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史学家们都对其进行着深入的研究,而其中一个热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二战前期德军对苏联一路大捷,后期却被苏联打的节节败退,相信大家对这一问题也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在苏德战争前期,苏联溃不成军的很大原因都在于,他们过于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所以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其次,苏联1934年所发生的苏联肃反运动,也就是苏联大清洗,使苏联的党政军三方失去了许多优骨干,所以这一时期的苏联红军战斗力并不强。

最后,德军前期投入大量的兵力远远超过了苏联所投入的数量,所以前期德军实际上是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而到了后期,苏联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苏联是动用全国力量与德军作战,德军却是双线作战,除了对苏战场外,德国还有多个战场需要兼顾,分走了大量的兵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军的持久力远没有苏军强,可以说到了战争后期,德军越打越水,甚至有的将军直接在战场上就投降了,而从后勤补给上看,苏联高加索油田的产量一度占了全世界石油资源的一半以上。

除此之外,反法西斯同盟战线的援助,也让苏联如虎添翼,再从地形因素上看,苏联当时的版图大概是现在我国国土面积的两倍,如此广袤的土地需要大量的兵力来支撑,德军前期打下了大量苏联城市,却并没有足够的兵力去镇守,可以说德军大批兵力前脚刚走,苏军后脚就会将失守的阵地抢回来。

而最重要的因素,还要属苏联的自然环境了,有人说希特勒最大的错误就是与苏联进行长线作战,其实,德军本想用闪电战将苏联拿下,但一是由于苏军作战勇猛,二是由于苏联实在是太大了,苏德战争一直从夏天打到了冬天, 这就让德军始料未及了。

西伯利亚的严冬不是德军所能承受的,当时的德军不仅后勤补给跟不上,就连防寒的棉衣都没有,德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大幅下降,如果说人还能靠保暖措施来保护一下,坦克,火车等可就没办法了,在严寒的天气下,德军大量的装甲车都被冻在了路上。

就连火车锅炉旁边的水管都能冻坏,趁此机会,苏军紧急反攻,德军自然不敌。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还是要先分析好各方面的因素,否则就连希特勒这样的战争天才都要落得饮弹自杀的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