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1931年打到1945年,前后持续14年的时间在世界历史上的“国战”中,跨度也是非常大的。中国能够最终取胜,一方面是军民持续抵抗、付出惨烈牺牲却没有放弃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日本战略严重失误,在太平洋上同时与美国开战招致了灭顶之灾。抗战过程中如果发生以下这3种情况,则战争的持续时间很可能还会延长,对中国的伤害也将更加巨大。哪3种情况呢?
第一种,日本陆海军达成一致,41年决定“北上”而非南进。慑于诺门罕之战的结果,日军本来抱有很大希望的北上计划逐渐不被看好,转为南下夺取石油等战略资源。如果日军把目标指向苏联,先不说与德国东西夹击的结果,能捞到多少便宜,至少确定的一点,是美国基本不会因为苏联遭受攻击而大举制裁日本、断绝其石油来源,至于直接对日采取军事行动则更是不可能。美军如果不参战,尽管40年代后中国大陆战场的日军已经行动艰难,但是维持的时间还会更长,而中国军队也不具备自主反攻日占区的军事实力,中国战场的长期僵持局面是可以预见的。
第二种,美国没有对日本所需石油展开禁运,或后期停止禁运。二战前期日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来源依靠美国。石油被禁,则日军的装甲机动部队、海军战舰、空军战机均变成一堆废铁,军事行动无法维持。美国虽然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会主动加入二战战局,但是在经济行为上却与欧亚有着密切联系,日军的大肆扩张触犯了美国利益,使其感受到进一步威胁,因而进行能源制裁。但是这种制裁并非绝对,具有一定的外交回旋余地。日美在珍珠港事件前并未断交,一直在谈判,美国军队也没有进入亚欧任何一个战场。而且只要德日两国没有过激举动,美军将来也很可能不会出兵参战。错就错在日本的战略失误,将美国这个难以战胜的对手直接摆在了自己的军事对立面上。
第三种情况是最为严重的,即日军在中国东北发现并开采大庆油田。由于当年的技术条件不具备,日本尽管占据东北多年却始终未能发现这一重要石油储备,导致战争资源枯竭,在美国禁运面前受制,不得不涉险向东南亚产油国(明明已经占了却不知道,被迫舍近求远)出击。而假设日本能够开采大庆油田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维持其大陆战场的能源需要,不管是进一步攻击作战还是维持既有侵略权益,都能增加保险系数,至少不必这么快地招惹美国。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显然是最不利的,抗战的时间将被大大拖延,甚至结果难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