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券商集合理財5月份收益率洗牌 股票型3%領跑 FOF型緊追 )

隨着資管新規細則不斷完善,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模式、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逐漸顯現,行業生態格局進一步重塑,券商新成立的集合理財產品數量及規模呈現持續下滑態勢。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份,有數據可查的3610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爲0.54%。其中,股票型產品以3.17%的平均收益率在所有大類產品中領跑,FOF型產品以1.1%的平均收益率緊隨其後。

當下,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正在提速。對此,一位上市券商資管投資總經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步資管的轉型方向一定是朝着標準化產品轉型。公司在穩定發展固收產品的同時,會慢慢把重點佈局在ABS、FOF和標準化權益產品上。”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提速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5月份,券商已發行集合理財產品288只(分級產品分開統計,下同),環比下降13.25%。同時,單隻產品發行規模也相對有限,288只產品合計發行份額22.32億份,環比下降68.22%。

從產品發行類型來看,券商新發行的集合理財產品依舊主要集中於收益率穩定的債券型產品。5月份,券商已發行債券型集合理財產品215只,發行份額爲20.96億份,佔所有產品發行總份額的93.91%。此外,新發混合型產品54只,股票型產品2只,貨幣型產品11只,其他型產品6只。

在產品發行數量上,長江資管與東海證券均在5月份發行86只產品,兩家所發產品數量佔所有券商發行集合理財產品的六成。太平洋證券緊隨上述兩家之後,共發行18只產品。

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也在提速。今年年底是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的時間“大限”。從去年開始,不斷有券商資管產品完成改造,這也是資管新規下券商資管業務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

對此,上述券商資管投資總經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公司改造的是半年期限的產品,下一步將按照證監會的要求將另一隻14天期限的產品繼續改造。與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後,在銷售方面沒有公募基金的優勢明顯,主要體現在公募基金具有分紅上的稅收優惠。”

股票型產品平均收益率超3%

在產品收益率方面,5月份,有數據可查的3610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爲0.54%。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率雖然只是微漲,但仍跑贏同期上證指數,上證指數5月份下跌0.27%。在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有3210只產品5月份收益率跑贏了同期大盤,佔比達88.92%。

從產品類型來看,有數據可查的91只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5月份平均收益率爲3.17%。有10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其中的7只產品爲科創板戰略配售產品。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證券安集科技員工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的收益率最高,達到40.09%;“國泰君安君享科創板安恆1號戰略配售”緊隨其後,收益率達35.71%。

有數據可查的1196只混合型集合理財產品的5月份平均收益率爲0.79%。其中,有17只相關產品收益率超過10%。收益率最高的產品爲“中信積極策略6號”,達到22.99%。

有數據可查的1889只債券型產品的5月份平均收益率爲0.23%。其中,有13只相關產品收益率超過10%。

在另類投資產品方面,5月份FOF型產品表現不俗,有數據可查的224只FOF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爲1.1%,僅次於股票型產品。其中,“太平洋均盈優選FOF1號”的收益率最高,爲4.92%。QDII型產品受全球市場波動影響表現不佳,有數據可查的12只產品平均收益率爲-0.66%。

如今國內FOF產品發展勢頭正盛,上述券商資管投資總經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結合FOF產品及所持倉的公募、私募基金來看,目前配置醫藥板塊的最多,其次是消費板塊,下半年仍會以這兩個板塊爲主線。因爲目前業績確定性最強的就是醫藥行業,疫情等擾動市場的因素會慢慢將外需轉向內需。此外,消費行業的業績確定性也會不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