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晚報蟬聯江西十大最具影響力媒體微信

  最近,章猛進與李月明內心澎湃。

  與高嶺國家礦山公園相比鄰,一個佔地9平方公里的廢渣礦區,探明至少數千萬噸的優質瓷石資源,按照景德鎮陶瓷瓷石年使用量30萬~50萬噸測算,可滿足景德鎮陶瓷瓷石原料供應200年。

  章猛進與李月明是景德鎮陶瓷原料界的權威人士。前者是景德鎮陶瓷協會原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原景德鎮陶瓷原料總廠廠長,後者爲景德鎮陶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這個瓷石礦將爲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設提供本地原料支撐;有望結束景德鎮陶瓷原料八仙過海的供給局面,大幅提升景德鎮陶瓷質量;同時,景德鎮陶瓷大學計劃通過瓷石的開發,加強配方原料研發體系建設,制訂出景德鎮陶瓷原料標準,讓景德鎮陶瓷更利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大型瓷石礦的開採利用,將改變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格局。

  陶瓷原料“八仙過海”

  瑤裏的釉果難尋,南港的瓷石少了。缺了景德鎮原料的景德鎮陶瓷,章猛進總感覺得少了“景德鎮的魂”。

  據史料記載,南宋末年之前,景德鎮制瓷原料非常單一,是一種裸露在地表的露頭礦產石質原料。古代陶工發現,這種灰白、灰青色的露頭礦經過淘洗製漿成型後,能做出耐高溫的瓷器。於是開始挖掘,併爲它取名爲“磁石”(瓷石),意爲可以製造瓷器的石頭。這就是人們理解中的一元配方。

  露頭礦只存在於地表,儲量非常有限,到了南宋末年,已經瀕於枯竭。而中下層的瓷石由於氧化鋁含量較低,燒結的溫度偏低,成瓷率因而大大降低。

  在瓷石供應青黃不接時,景德鎮人發現了一種新的制瓷原料,氧化鋁含量高達35%,將它與中下層的瓷石混合後,燒結的溫度可以高達1300度,比拿露頭礦做原料還要高出兩三百度,這種制瓷原料就是高嶺土。按照景德鎮瓷器的現有配方,兩種主要原料的比例是三七開,瓷石佔七,高嶺土爲三。這種瓷石加高嶺土的配方就是二元配方了。二方配方生產出的瓷器可塑性強,同時,變形率降低。

  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景德鎮產優質瓷石的生產越來越少。爲了滿足日常陶瓷生產原料需求,景德鎮開始引進長石釉,其鉀鈉含量達到11到16%,瑤裏釉果鉀鈉含量達4到6%。陶瓷燒成,胎體鉀鈉含量達到2.8%左右,在陶瓷燒成中,因瑤裏釉果與胎體鉀鈉含量相近,黏合度較高,可以施八層釉,這樣製造出的陶瓷,胎體厚實圓潤,有強度。而長石釉與胎體粘合度較低,陶瓷產品較薄,不但體現不了景德鎮陶瓷特色,而且質量難以保證。

  “長石釉製造出的瓷器,鉀鈉含量高,熔點低,燒成只能薄薄一層吸附在瓷器上,釉層薄,有些碗在高壓鍋裏,容易像玻璃一樣裂化。”章猛進認爲,景德鎮瓷石和高嶺土製造出的陶瓷則不會這樣。

  景德鎮瓷器對瓷石質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對優質瓷石需求量大,一般認爲,優質瓷石,是指三氧化二鋁的含量超過18%的瓷石。滿足正常生產的瓷石,要求三氧化二鋁的含量不能太低,太低了燒出的瓷器容易變形,並且可塑性不高;鐵含量不能太高,太高了容易出現黑點,影響美觀。

  現階段,在景德鎮,現存開採的柳家灣等瓷石礦,瓷石資源也幾近枯竭。

  無論是行業領導,還是陶瓷原料界人士,都希望能在景德鎮探到新的優質瓷石礦。爲了尋找優質瓷石,景德鎮陶瓷原料人甚至找礦到了景德鎮隔壁的弋陽。

  此前,有自然資源部門有關人士透露,景德鎮境內分佈着大量的酸性岩脈,其中不排除還有豐富的瓷石儲藏。但是,當中能有多大比例的優質瓷石,尚不得而知。

  在新形勢新機遇面前,發掘景德鎮本土瓷石資源顯得更加迫切了。

  廢渣下的優質瓷石

  如今,曾創造輝煌的高嶺國家礦山公園,時常有遊人來探尋過往的歷史。

  2019年下半年開始,剛退休的章猛進受邀帶隊在礦山公園的側旁方圓9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進行探礦。這塊地是高嶺土廢礦區,章猛進原打算在這塊地的風化層水洗出高嶺土,結果發現,經水洗後所得到的高嶺土比例只有10至20%,高嶺土儲量在300萬噸左右。經過元素測定,此批礦石氧化鋁的成份爲25.9%,低於33%至36%的高嶺土氧化鋁含量,不能作爲高嶺土使用,但與優質瓷石的氧化鋁比例相近。經過與李月明院長團隊合作,通過成分配比和除鐵,這個礦採出的瓷石樣品加少量高嶺土生產出的陶瓷白度達到85%,而且有白裏泛青的效果,達到或超出景德鎮傳統陶瓷質量,有望再現景德鎮陶瓷品質的輝煌。

  今年4月份,市瓷局、景德鎮陶瓷大學材料學與工程學院等單位召開了“創新利用鵝湖高嶺土礦瓷石資源製造出具有景德鎮地理標誌意義的真正‘景德鎮瓷器’”相關會議。會議認爲,鵝湖高嶺土與東埠高嶺村的高嶺土一脈相承,品質基本一致。根據現有的成分及綜合分析,此礦體應歸爲微晶花崗石類。傳統的微晶花崗岩不能作爲制瓷原料,因爲含鐵量高,而且很難除鐵,但此礦體的微晶花崗岩含有的高嶺土成分與瓷石相近,而且含鐵量較低,經過工藝後能有效地除鐵,樣品白度能夠達到日用陶瓷標準。此礦製造出的胎體與瑤裏釉果相結合,形成瓷化的胎體與厚實的釉面,燒製出真正意義的“景德鎮瓷器”。

  這個瓷石礦的風化層和半風化層可開採量在數千萬噸以上,據不完全數據推算,景德鎮陶瓷的年需瓷石量在30萬至50萬噸。按此測算,該礦瓷石器產量將滿足景德鎮陶瓷200年左右的需求,這爲重振景德鎮原產地陶瓷生產提供了基礎保障。

  記者採訪章猛進時,他正在浮樑縣三龍工業園區內,謀劃生產車間建設。他透露,目前,此批礦石正進入中試階段(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是產品在大規模量產前的較小規模試驗。),等政府相關支持政策到位後,就可進入量產。目前,已有多家陶瓷原料企業前來與他們聯繫瓷石供應。

  爲試驗區提供原料支撐

  “發現這樣一個大體量的瓷石礦,我們感到驚喜。”

  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材料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辦公室,李月明向記者介紹這個瓷石礦時,言語中充滿着激動。

  在景德鎮全力創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當下,這個礦開採的意義顯而易見。從目前研究情況來看,這個礦開採出來的瓷石,經過二元配方生產,不僅能達到景德鎮傳統陶瓷的品質,而且,經過現代技術加持,可以讓景德鎮陶瓷品質還有提升。這既切合了試驗區中的陶瓷文化傳承和創新,又利於創建國際瓷都。

  景德鎮陶瓷大學計劃將以此爲契機,介入到此礦瓷石的研發中來,爭取研發出高品質瓷石原料和配方原料供陶瓷企業使用。並在配方原料研發過程中,制訂出景德鎮陶瓷原料標準,這是景德鎮陶瓷界幾代人的夢想。陶瓷原料標準一旦建立,將進一步提升景德鎮陶瓷品質,更利於景德鎮陶瓷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李月明透露,瓷石研發將是他們學院一個主攻方向。同時,他們正在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形成相關報告向省裏彙報,推進此礦的開採利用。

  老礦山保護刻不容緩

  記者採訪過程中,老瓷土礦山保護被大家多次提起。

  有數據顯示,一平方米的陶瓷地板,對瓷石的需求量高達33公斤。

  在一些景德鎮瓷土老礦區,存有盜挖現象,供應給磚廠等企業謀取利益。盜挖之後,沒有及時復耕復林,造成水土流失,破壞了生態環境。

  業內人士呼籲,希望政府部門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讓生態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齊抓共管的氛圍;同時,加強老礦區的復耕復林,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提倡企業產品升級換代,降低產品資源消耗,共同保護環境,讓景德鎮的天更藍水更綠,陶瓷更有市場。

  陶瓷礦產原料的保護和研發利用的同步,纔會讓景德鎮陶瓷業的發展行穩致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本期編輯:張貝

  採寫:記者 張紅生文/圖

  校對:黃平

  一審:餘輝、周佳

  二審:封衛閩、傅東鋒

  三審:李新華、陳俊綺

  看完文章,順手點個在看唄!

  宣傳、推廣找

  秀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