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评价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表扬孩子的这些闪光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增强孩子内心的自豪感。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严格,总会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家长这样的想法会不自觉地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要让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家长就要注重评价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家长的肯定与鼓励下表现得更出色。

激励孩子做事的信心孩子的年龄小,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地学习。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耐心地教导、激励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做得还不够好就随意地批评孩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中,孩子的自信才会逐渐建立,他们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时,家长要悉心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孩子完成后给予鼓励与赞赏,从而逐渐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家长的抚养和老师的照顾外,还需要朋友的陪伴与支持。一个自卑的孩子很难融入团体之中,也就很容易产生孤独、难过等情绪。因此,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如团体诗朗诵、体育接力赛等。孩子经历的事情越多,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也会越清晰。另外,对于有特长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在孩子生日时邀请几个小朋友到家里,让孩子表演弹钢琴、跳舞等,这都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发挥榜样熏陶作用“一个榜样胜过书上20条教诲。”很多名人故事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在榜样的启发下逐渐地改变自己的心态。如当孩子学习自己洗衣服时,他们经常会把水洒得到处都是,但衣服上的污渍还是洗不掉。如果此时孩子感觉失落,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讲“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告诉孩子,居里夫人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才提取出了镭,让孩子知道有信心就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难。

避免跟别的孩子比较“你看隔壁的乐乐,每天都会帮着收拾碗筷”“你看你的同学明明,在幼儿园吃饭从来都不用老师操心”……家长总是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相比较,这会让孩子感到不快。尤其是当自己的父母夸奖其他小孩时,孩子起初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如果家长持续地以这种态度与孩子交流,孩子就会逐渐产生自卑、不安等情绪,认为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十分危险的。家长应避免拿其他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相比较,以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心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