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阎宇顺利率军回援,成都或可无失,可是这位大将军,在回援的路上,率领着手下的大军,“失踪了”——《三国志》明确记载,他仅在巴西留下了两千兵马,并让副将罗宪守城,自己率军回了成都,可是直到刘禅投降,他也没有出现,而且史料中,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蜀汉后主刘禅,在成都城内,手下即无大将,也无兵马,竟被邓艾数千疲军,迫得束手投降。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52期 文/无常奉天玉)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昭,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发动了灭蜀之战。这一战中,曹魏名将邓艾,仅率少数兵马,偷渡阴平,大破诸葛瞻,直逼成都城下。蜀汉后主刘禅,在成都城内,手下即无大将,也无兵马,竟被邓艾数千疲军,迫得束手投降。刘备建立四十二年的蜀汉政权,画上了句号,令人唏嘘不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邓艾大军到达成都之前,有一个大将,请求率军回援,但是刘禅选择了拒绝。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又为何这样做呢?

这个请求回援的人,名为霍弋,是蜀汉名将霍峻之子。灭蜀之战的时候,霍弋驻守在南中,手下有万余兵马,他得知了魏军入侵的消息之后,上表请求回军,刘禅并没有应允。《三国志》记载:“弋闻魏军来,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在蜀汉危急存亡之际,刘禅为什么不让霍弋率军返回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最初战况并不危急,不需要霍弋回军

曹魏大军伐蜀,最初并非为了灭亡蜀汉,司马昭只不过是想积累战功罢了。这一战最开始的时候,战局也并非一边倒:本来奉命纠缠姜维的邓艾,被姜维甩脱,诸葛绪也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反而被钟会参了一本,被收押回了洛阳,至于主将钟会,则被姜维阻在了剑阁,并处于败势,无奈后退。《三国志·钟会传》记载:“会与绪军向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这种情况下,刘禅根本不会料到蜀汉的灭亡,也没有必要,让霍弋回军。
二、对诸葛瞻能力的信任

之后邓艾偷渡阴平,经江由、涪城而入蜀,刘禅派出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前去迎敌,随之前往的,还有张飞的孙子张遵、黄权的儿子黄崇等名将之后,所率的军队,也是蜀汉的御林军。要知道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并没有将数万兵马全部带去,毕竟阴平道非常艰险,并不适合大部队行动,他仅是挑选精锐,带了一部分人马,而且翻山越岭之后,已经疲惫不堪,此消彼长之下,刘禅一定认为诸葛瞻等人必胜。

三、黄皓的干预

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而黄皓信巫蛊之术,一直向刘禅传递敌军不会到来的观点,甚至在之前,就曾劝说刘禅撤掉了阴平的一千守将。在这个时候,战况并没有一边倒,蜀汉看起来不会有危险,刘禅自然乐得听黄皓的吉祥话,没有把入侵的魏军当回事。
四、有巴西军回援

众所周知,南中地方偏远,算是不毛之地,霍弋就算率军回援,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刘禅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援军的时候,再想召霍弋根本来不及了,于是他调回了距离较近的巴西军,领兵的人物则是蜀汉的大将军阎宇。如果阎宇顺利率军回援,成都或可无失,可是这位大将军,在回援的路上,率领着手下的大军,“失踪了”——《三国志》明确记载,他仅在巴西留下了两千兵马,并让副将罗宪守城,自己率军回了成都,可是直到刘禅投降,他也没有出现,而且史料中,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
五、避免南中发生动乱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他不让霍弋援,或许还有害怕南中再度混乱的原因。众所周知,南中地区,聚齐着无数的南蛮,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没有忠义的概念,他们只要抓住机会,就会发动叛乱,例如刘备败于夷陵,托孤白帝,蜀汉内部不稳的时候,他们就立马叛乱了。这个时候,有霍弋镇守,他们或许闹不出什么动静,可是如果霍弋的大军一开拔,当地会出现什么状况,便不好说了,那个时候,蜀汉或许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刘禅拒绝霍弋回援成都,最终导致了政权的灭亡,令人唏嘘,令人遗憾,但是站在当时刘禅的角度来考虑,他拒绝霍弋回归,却是较为正确的选择。当然,如果霍弋能够回援成都,说不定蜀汉还不会灭亡。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