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的日本可謂是自以爲是、一意孤行,以爲自己完全可以同時收拾中國和美國,但是他們低估了中華民族的實力和團結力,而美國當時武裝力量強大,所研製出的原子彈極具殺傷力,在二戰結束前期,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各方面實力碾壓日軍,加上美軍的“飢餓戰術”,更是讓日本島上的普通羣衆的難以度日,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國民發展長期依賴進口,“飢餓戰術”的實施,進口補充資源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內部資源也無法輸出,日本在這個戰術中喫了大虧,不管是在國內艱難生存的百姓,還是一線士兵的軍需補充都是問題。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海岸線長,長期依靠航運進口石油資源,石油資源極其缺乏,二戰後期,航運被美國控制,石油資源已經無法支持這場戰爭,爲了戰爭能夠順利進行,日本民衆四處尋找資源,有一半的人每天都上山挖松樹根,松樹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樹,樹根含有豐富的油脂,提煉之後會成爲燃料的低配品。

日本如果不去招惹美國,或許離戰敗還有一段時間,但是日本偷襲了美軍太平洋海軍基地,從美國加入二戰起,就註定日本會面臨戰敗投降的一天,當時的蘇聯與德國納粹正處於戰況最激烈的狀態,德軍對付蘇軍已經是件難上加難的事,這種時候一步都不能走錯,同一陣營的日本又惹下一個大麻煩。日本的這種舉動讓法西斯陣營都措手不及,當時的希特勒對日軍的行爲實在是難以理解,真實應了那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當時的日本可謂是自以爲是、一意孤行,以爲自己完全可以同時收拾中國和美國,但是他們低估了中華民族的實力和團結力,而美國當時武裝力量強大,所研製出的原子彈極具殺傷力,在二戰結束前期,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各方面實力碾壓日軍,加上美軍的“飢餓戰術”,更是讓日本島上的普通羣衆的難以度日,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國民發展長期依賴進口,“飢餓戰術”的實施,進口補充資源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內部資源也無法輸出,日本在這個戰術中喫了大虧,不管是在國內艱難生存的百姓,還是一線士兵的軍需補充都是問題。

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軍人,在我們眼中,絕對是沒有人性的,這滔天的罪行都是他們的手犯下的,認爲當時的日本民衆是不支持這場戰爭的,但是我們的這個想法真的是事實嗎?我們看一下當時日本普通人的所作所爲,就明白我們還是太天真了,日本的軍國主義可憎,不僅體現在日軍的暴行,日本民衆的行爲也令人髮指。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海岸線長,長期依靠航運進口石油資源,石油資源極其缺乏,二戰後期,航運被美國控制,石油資源已經無法支持這場戰爭,爲了戰爭能夠順利進行,日本民衆四處尋找資源,有一半的人每天都上山挖松樹根,松樹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樹,樹根含有豐富的油脂,提煉之後會成爲燃料的低配品。

在二戰快要結束的時候,士兵們對打打殺殺的生活已經產生陰影,很多人開始反思這場戰爭的意義,想要回到日本過老婆孩子抗頭熱的生活。但是他們不能停下來,不能投降,因爲國內民衆的好戰情緒依舊高漲,日軍最好的選擇就是戰死或者是切腹自盡。當時受傷回國的士兵都會遭到家人的各種嘲諷,何況是在戰場上投降的逃兵,認爲他們是無用之人,沒有光耀門楣。當時的日本已經不需要領導者繼續洗腦,而底層普通百姓已經成爲這場戰爭的倡導者。

從日本關東軍策劃柳條湖時間開始,當時的日本有31萬服役士兵,二戰快要結束時,日本所徵召的士兵多達700多萬,可見此次作戰損耗多少士兵,隨着戰線的拉長,各大戰場傷亡慘重,不斷需要援軍,日本本土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前線需要,日本開始在其控制地區開始徵用外族參軍,甚至很多隊伍已經開始粗製濫造,殘障人士也能從軍作戰。這些士兵雖然智力受限,但是也能放在隊伍中虛張聲勢,壯大隊伍。

自日本作戰以來不斷進行徵兵,大量農民手中的鋤頭都換成了槍和刺刀,遠赴他鄉作戰。良田荒廢,各大糧食主產區拿不出收成,全國糧食作物無人管理生產,儲備糧的數量無法得到增加。由於美軍的“飢餓戰術”,進口食物這條路已經行不通,食爲民生大事,這個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日本就算繼續死扛,能不能在戰場上戰死都是一個問題,希望不被餓死已經是奇蹟了。

由日本官方數據統計可知,1945年日本國內糧食產量僅有5855萬石,即645噸,與37年相比,減少了一半有餘。這些糧食就是日本全國上下拼湊出來的,這個數量的糧食就算不管前線士兵的死活,就連國內老百姓的口糧都不夠。就算全部糧食供給前線士兵,簡食少餐也不能確保能撐過三個月的時間,到糧食殆盡的時候,日本可能全國處於餓死橫街的狀態。在這種難以支撐的情況下,日本還是拒不投降,帝國主義的思想在日本人的心中已根深蒂固,達到喪心病狂的地步。到了二戰尾聲,也就是45年7月份時,日本的國內經濟已經完全走向到倒塌,這個時候在開戰之前可能都沒有足夠的力氣走到戰場,這樣還想和美國打,就連國民溫飽的問題都無法解決。

戰爭是讓人難以忘卻的傷痛,在上一次世紀大戰快要結束之際,日本已經沒有戰力可言,一方面被我國打得亂跑,另一方面被美軍到處封鎖。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已經研發出了世界級的武器——原子彈,並且對於這場戰爭的考究,美國政府決定使用原子彈,因爲當時的日本冥頑不靈,全世界都因爲二戰弄的戰火連天,慘不忍睹,唯有給日本一次終極打擊,才能讓這場世紀大戰有個結尾,讓全球恢復平靜,日本無論如何都不投降,直到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才無奈選擇了無條件投降。原子彈的誕生可以說改變了世界格局和二戰。

縱觀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征伐史,戰爭一直都存在,即使我們現在的生活美好遠遠多過戰火,但是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裏海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很多人無家可歸。二戰於每一場戰爭來說,都只不過是進入熱兵器時代一場規模更大,以及更多人蔘與的,結果更壞,破壞性更強的一場戰爭而已。

戰爭這個詞就是殘酷的,不會有所謂的大小之分,任何一場戰爭都是以血肉之軀築成堡壘,戰爭造成的傷害是無窮無盡的,隨着時間的流逝,只會讓一代又一代的人銘記痛苦和血仇。現代社會,我們應該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珍視和平,明白和平來之不易,當然戰爭不應該被遺忘,更不能忘記那些年中國所經歷的各種苦難曲折,只有這樣,這當今的和平我們纔會珍惜。

翻閱1945年的日本國內資料,我們發現日本的投降是必然的結局,美國投放的原子彈不過是催化器,如果當時沒有核武器的震懾,日本也只會有戰敗或者亡國這兩個結局,絕不會稱霸全球。甚至可以說這兩顆原子彈的投放,打擊了日本的狂妄,讓日本看到了自己的實際情況,沒有繼續同各大國鬥爭下去,反而還救了它,因爲當時日本國內通貨膨脹嚴重,國家肆意發行國債,國民經濟岌岌可危,如果長期舉全國之力支援前線,最有可能就是經濟防線斷裂,人民羣衆餓死,其次蘇聯軍隊可能對島國環境大感興趣,直接登錄日本島。法西斯的暴行,蘇聯絕對不會輕易放過日本,20世紀中葉可能就是大和民族的永遠定格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