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股的業績確定性相對消費股更難把握,需要抓住產業趨勢的確定性和行業發展空間,同時關注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分析其技術水平、研發能力、專利水平等,因爲這決定了公司的成長性和護城河。深耕科技股、消費股的孫偉坦言:“深入研究分析之後會發現,市場上真正的好公司並沒有那麼多,同時科技股行業變化很快、技術演變迅速,因此需要緊密跟蹤,同時深入分析新上市的科技股。

孫偉在投資風格上堅持成長股投資,行業聚焦上以科技股爲主、消費股爲輔。他一語道破其中的主要矛盾:“做成長股的投資,關鍵是把握確定性。不管是業績、產業趨勢,都要基於確定性,這種確定性是有跡可循的,可以基於公司過往業績、現金流、產業發展等一些可證實的東西來把握。具體來看,投資消費股關鍵是抓住業績的確定性、持續性、穩定性,分析競爭地位、競爭格局、品牌優勢。科技股的業績確定性相對消費股更難把握,需要抓住產業趨勢的確定性和行業發展空間,同時關注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分析其技術水平、研發能力、專利水平等,因爲這決定了公司的成長性和護城河。”

在科技股和消費股的持倉比例上,孫偉表示,科技股一般佔比較大,消費股佔比較小,具體會根據科技股和消費股的盈利、估值水平進行動態調整。

選股能力是孫偉的核心優勢之一,也是他能夠把握的能力圈,追求長期投資、淡化短期波動的孫偉並不認同單純依靠市場波動進行擇時。他說:“市場化的短期因素很難把握,而且變化很快,如果考慮太多反而容易迷失自己,造成換手率很高,收益反而降低了。”今年3月份,受海外疫情擴散和外圍股市下跌影響,A股大幅下挫,在仔細審視手中持倉後,孫偉並沒有大幅的調倉,隨着A股4月以來連續反彈,其淨值也幾近收復失地。“如果出現公司的基本面惡化或者行業格局惡化等情況,才需要調整持倉,單純跟着市場走並不可取。”孫偉說。

爲不受市場短期波動的影響,要求孫偉在選股上更加精準,必須選出真正的好公司,賺取長期投資收益。深耕科技股、消費股的孫偉坦言:“深入研究分析之後會發現,市場上真正的好公司並沒有那麼多,同時科技股行業變化很快、技術演變迅速,因此需要緊密跟蹤,同時深入分析新上市的科技股。”去年以來,諸多科技股登陸A股,早已提前“做足功課”的孫偉第一時間抓住了主板和科創板的一些優質股,並獲取了不菲的收益。

除了擅長選股、敢於精準出擊,孫偉也通過倉位控制和把握賣點控制組合的回撤。“常態化倉位並不算特別高,因此在市場下跌時,能夠把握住好公司的更好買點。”孫偉進一步表示,“在賣點的把握上,當好公司估值嚴重透支也是要減倉的,如果高點不減倉,組合的波動會很大。當然,對於業績可能不斷超預期的個股,不會一下子全部清倉,而是拿出一部分倉位做波段操作。”

三類科技股均有機會

2019年下半年以來,科技股結構性行情凸顯,一時成爲資金追逐的熱點,關於科技股估值是否過高的爭論也不時出現。孫偉對此給出了更爲細緻的分析:“科技股大致可以分爲科技創新、科技製造、互聯網這三類。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和科技製造已經十分領先,誕生了一些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和市值上千億元的科技製造公司,這兩類公司整體估值比較合理。科技創新公司如芯片半導體、基礎軟件、創新藥等,目前A股市場的標的相對少一些,但是發展前景和空間很大,因此市場也給出了更高的估值。”

具體到三類科技股的投資,孫偉認爲其中均有機會:“目前比較看好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資機會。同時,一些科技製造公司雖然已經度過了高速成長期,但是在被市場錯殺時低位進入,合理降低收益預期的話,依舊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孫偉進一步分析了疫情對科技股的影響,他說:“疫情對線上經濟、雲、互聯網相關的科技股影響不大,甚至有些是正面影響,但是對與全球產業鏈融合度比較高的電子製造業和新能源汽車有一定壓力。但整體來看,科技股已經迎來了新一輪的產業週期,因此其中的優質龍頭公司中長期非常值得期待。”

近年來,選股選龍頭的理念深入人心,孫偉對此表示:“在宏觀經濟增速整體趨緩的大環境下,除了科技創新領域的公司,想要尋找到業績爆發式增長的公司並不容易。在偏存量競爭的行業中,只有優質龍頭公司纔有可能憑藉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品牌優勢等實現超越行業的增長。事實上,在此次疫情面前,不少龍頭公司的份額是逆市增加的,盈利狀況也不錯。”

雖然都是聚焦龍頭公司,但龍頭公司間表現也有分化。孫偉說:“選擇哪個行業、選擇哪隻龍頭股,還是能夠體現投資能力和研究能力差異的。此外,對龍頭股的研究深度,決定了在優質龍頭股被錯殺、提供買入良機時,敢不敢逆市買入。隨着A股市場日趨成熟,這樣的買入窗口會越來越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