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未来走向如何?企业背后的创新能力和方法有无规律可循?

为期一年,600余家企业的深入研究,16家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铁民、张一弛、黄涛等几位教授带领课题组,联合惠普公司、创业邦开展调研项目,并发布《中国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创新行为调研报告》。

报告的样本企业分布于京津冀、上海、江苏、浙江和川渝等全国各地。课题组试图对创业型中小微企业进行一次初步的全景扫描,了解它们的创新行为特点,并总结规律性、共同性现象,供广大中小微企业关注和思考,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创新企业在未来的3种可能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整个世界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阶段。如果说过去三次技术革命,都是突破性的革命,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也是此次项目的时代背景。

第一,低技能岗位失业率将增加,社会财富面临再分配。

一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智能,导致很多工作任务变得可计算、可编程,很多低技能岗位在减少,甚至消失,不复存在。引发的就业难题也已经日益凸显。

有研究结果显示,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未来20年内,美国、日本和韩国将有近50%,甚至更高比例的工作岗位会消失。

另一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引发了财富分配失衡、社会问题加剧,导致很多年轻人即使努力工作,也无法延续父辈那样的收入增长,同时社会财富总量,日益向少数的富裕者阶层集中与倾斜。

因此,如果我们仍然延续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手段,上述这些问题必将日趋严重,我们也无法走出财富分配失衡、就业机会匮乏的困境。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才能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

第二,守旧企业必被淹没,变革企业才能逆袭。

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的性质、内容,正在发生彻底的改变。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向市场传递价值的方式,必然也要发生重大的改变,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商业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适应。

进而,企业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需要彻底更新,组织形态、运行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雇佣关系也将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这就意味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以及未来企业,在市场上立足、发展的首要条件。那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甚至只是行动迟缓的企业,都将可能被技术与时代的洪流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显而易见,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引起的变化将为每一个企业,尤其是那些新兴的、没有任何沉没成本的创业型企业,带来无限的可能与机会。

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创业精神的中小微企业,将是我们应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的“主力军”。

客观而言,它们未来面临着三种可能:

第一,少数将快速、顺利地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甚至成为市场上的超级明星企业;

第二,有些将会由于各类原因或某种意外,遭受挫折与失败逐渐,甚至突然在市场上失去独立的身份,或被迫彻底中止前行的脚步;

第三,大多数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努力走在成长的路途上,从而需要主动地或者被动地,来重新定位自己。

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未来走向如何?它们如果在创新管理方面,步入正确的轨道,那么就更可能顺利走向“独角兽”,乃至明星企业之路;反之,如果在创新管理方面缺少有效的思路,那么就很可能由此踏入衰退甚至失败的深渊。

换言之,创新能力将是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未来的一个分水岭。它们的创新能力及其背后的方法与经验,也就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调研项目就聚焦于此,试图对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做一次初步扫描,了解它们的创新行为特点,并总结规律性、共同性现象,供广大中小微企业关注和思考,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研究的10大重要发现

本调研项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了600余家中小微企业的样本数据,并考察了16家典型的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对创始人、联合创始人以及总经理等企业高管进行访谈,以深入、全面了解它们的相关情况。我们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发现,择其要点列举如下:

第一,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对创新普遍重视,部分企业创新行为活跃。创新业绩和企业规模之间正向关联,从而创新能成为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原动力。这在金融科技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二,在创新方向上,创业型中小微企业表现出了很强的“全方位”特征,尤其对客户、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的战略普遍重视。随着规模的扩张,企业创新战略的特点也日益鲜明。这在医疗健康与生物医药、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行业等行业表现得更加突出。

第三,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在制定创新增长的愿景,洞察业务、市场与技术领域的机会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而在创新项目的风险组合、资源投入管理等方面尚欠平衡。结果提示: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并非随着司龄增长而自然提升。

第四,因行业与规模的差异,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管理理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但与企业成立时间长短无关。这可能提示或表明了:创新管理理念是创新管理能力的先导,也需要一个外部植入性干预的过程。

第五,创业型中小微企业规模越大,越强调资源运用效率与执行文化。这一迹象提示它们面临着创新探索与现实业绩的两难选择。一个推论是:更加友好的外部环境是支持它们彻底走出“中小微陷阱”的必要条件。

第六,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业绩,与创新战略努力或创新管理水平,在总体上呈现出正向关联。这印证了一个观点:创新能力是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七,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和创意来源十分多样,但最常见的是核心团队成员创业前,在垂直行业的长期经验积累。创新离不开创意。创意在企业创业过程以及商机识别中,得到了非常集中的体现。

第八,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战略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依托核心技术的创新与模式创新。整体而言,具有模式创新的企业占多数(9/16)。但在智能硬件、数字科技、企业服务等新兴行业,依托核心技术实现创新的企业占比明显较高。

第九,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创新压力(即企业需要通过持续创新以建立护城河的压力),以及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相关风险(即在快速成长中就战略、资源、人才等方面所需进行的协调),其次是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市场培育期、客户接受度等)以及外部竞争(头部企业的打击、后续竞争者的模仿)所带来的相关挑战。

第十,风险给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带来的意外冲击,创新可以部分化解。比如,商业模式侧重借助线上或互联网技术的案例企业,大多反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不是很大,有些甚至从中看到机遇。这些企业在所有案例中有接近半数(7/16)。

评估创新的5个维度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提到的“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指2014年国家提出双创号召后创办的企业。但考虑到该浪潮开始前,已经出现了部分具有同样特征的企业,因此,样本中保留了一些创立于2014年之前的企业(约占问卷调查总样本数的1/5)。

(1)企业属性:

605家企业的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其中数字科技与企业服务和新消费/生活服务最多,还有约1/5的企业在所列行业分类之外;

从人员规模来看,以1-9人的微型企业为主,约占2/3;

从成立时间来看,以成立3年以内的成长型企业为主,约占一半;

从所在地区来看,集中分布于京津冀、江浙沪和川渝地区,相较于我国近年来创业形势发展的实际,该区域分布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

(2)创新业绩:

这些企业认为与可比同行相比,其表现相当或较好的占大多数;其次为很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受调研企业选择了较差或很差。

金融科技融合行业的创新业绩最好,医疗健康、生物医药行业次之,其它行业最差;

企业规模越大,创新业绩越好;成立年份越久,销售增长率越好,但创新能力越差;

京津冀和浙江地区创新业绩最好,川渝地区有较大改进空间。

(3)创新战略:

从规模来看,企业规模越大,在创新战略各维度自评得分越高。

从地区来看,川渝地区的自评得分全面落后,浙江、江苏地区全面领先,其余地区差别不大。

分行业来看,医疗健康与生物医药、金融科技融合、数字科技行业整体得分最高;文体娱乐、其它行业的整体得分最低。

(4)创新管理流程:

所处行业和人员规模,对创新管理流程的影响程度最大,成立时间影响程度最小。

分行业来看,金融科技融合和医疗健康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得分较高,而新消费、文体娱乐、其它行业整体得分较低;

从人员规模来看,企业规模越大,创新管理流程各项指标自评得分越高;

从所在地区来看,浙江地区在各项流程的自评得分最高,京津冀地区次之,其它地区在各项指标中各有高低。

(5)创新管理理念:

分析表明,所处行业、人员规模对创新管理理念的影响程度最大,成立时间影响程度最小。

分行业来看,新消费/生活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其它行业管理理念需要改进;

从人员规模来看,企业规模越大,创新管理理念各项指标自评得分越高;

从所在地区来看,京津冀、上海、江苏等地区的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管理理念更好,而川渝地区最需要改进。

16个精细案例分析

我们发现,对支撑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创新战略与行为,大致分为两大类别,即核心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更多创业型中小微企业采用模式创新(9/16),包括但不限于这几种形式:将硬件和服务相结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借助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协调多方需求,提供中介服务等。

核心技术通常体现为专利、算法、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独特材料配方和工艺等,通常在市场上不能轻易获得,也难以为竞争对手所轻易模仿。而在智能硬件、数字科技与企业服务等新兴产业,依托这类创新的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

从访谈及中,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核心技术创新类型的企业,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如何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如何找到先进技术的应用场景,如何培育市场。

而模式创新后面的创意本身,并不具备难以模仿的门槛或壁垒。因此,这类企业往往会引来模仿者和激烈的竞争。但是,模式创新的关键成功要素还包括强大的执行力。

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疫情之下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业绩。

比如,在本次调研的16个案例中,智能硬件制造商奥本未来,专注于光场技术的商业化、规模化,面向消费者(to C)做一些AR/VR 的智能硬件和应用——这家公司本来就是做线上三维内容服务的。

2019年,奥本未来已经成功将三维建模效果上线京东官网,与不少家具、运动鞋等品牌开展了合作。新冠疫情发生后,这家公司也采取了远程办公的模式,所以对它的业务影响比较小。

当然,也有不少公司危中寻机,反而获得了逆势增长。

比如,教育培训公司格势文化,之前就围绕着音乐教学软件,进行线上课程的研发和销售;疫情后,它的在线课程教育业务增长了50%以上。

再比如,数字技术与企业服务公司凌笛科技,已和多家海外时尚品牌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截至今年2月,海外客户的咨询量上升了至少10倍。

今年这种情况下,国外服装企业纷纷取消了来华的商务活动,传统线下沟通形式受阻......凌笛科技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

还是因为这家公司提前投入,自主研发了一套服装数字化工具,且更强调连接,即从柔性设计切入,打通全产业链路,最终实现高效柔性供应链,实现时尚产业的数字化。

结语

本次调研只是一次初步的扫描,还存在许多局限。尽管如此,调研结果对企业反思自己的创新形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以及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那样,创新能力将是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未来的一个分水岭,而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是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的“主力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理解和认可。

本报告由北大光华课题组执笔完成,参与调研的课题组成员包括:

北大光华创新创业中心:张一弛教授、黄涛教授、高岩教授、马鑫同学、廖琳同学;

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王铁民教授、王琳同学、谭天禹同学、符子健同学。

王铁民,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领域为企业间合作战略以及跨国经营中的控制与协调。她曾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汽车制造企业在华筹供战略及其对零部件供应商绩效的影响"、北京大学光华-思科领导力研究院项目"Procurement strategies of automakers in China & their dyadic performance impact" 等多项研究。

王铁民在光华管理学院为MBA、EMBA和EXED等项目讲授多门课程,包括:战略管理、跨国经营管理、战略与企业成长等。2008、2010年她分别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和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教学奖”。

张一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战略系教授。教学研究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创业。研究成果曾发表于《管理世界》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等中外期刊。现任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编委。兼任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和北大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涛,现任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经济对策论专门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科学,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有:福特基金会项目“东北地区城市贫困问题研究”,发改委宏观战略研究项目课题“低碳发展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研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财政风险的评估与预测”,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地区协调发展及区域政策分析模型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教育部985项目“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项目“湖南省沅陵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和“三峡库区移民与民营经济发展”,中国欧盟管理合作计划项目“企业环境绩效测量、改进与融资”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