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型中小微企業,未來走向如何?企業背後的創新能力和方法有無規律可循?

爲期一年,600餘家企業的深入研究,16家典型企業的案例分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王鐵民、張一弛、黃濤等幾位教授帶領課題組,聯合惠普公司、創業邦開展調研項目,併發布《中國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創新行爲調研報告》。

報告的樣本企業分佈於京津冀、上海、江蘇、浙江和川渝等全國各地。課題組試圖對創業型中小微企業進行一次初步的全景掃描,瞭解它們的創新行爲特點,並總結規律性、共同性現象,供廣大中小微企業關注和思考,提供可資借鑑的啓示。

創新企業在未來的3種可能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指出,整個世界已經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階段。如果說過去三次技術革命,都是突破性的革命,那麼,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這也是此次項目的時代背景。

第一,低技能崗位失業率將增加,社會財富面臨再分配。

一方面,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了機器智能,導致很多工作任務變得可計算、可編程,很多低技能崗位在減少,甚至消失,不復存在。引發的就業難題也已經日益凸顯。

有研究結果顯示,因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未來20年內,美國、日本和韓國將有近50%,甚至更高比例的工作崗位會消失。

另一方面,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引發了財富分配失衡、社會問題加劇,導致很多年輕人即使努力工作,也無法延續父輩那樣的收入增長,同時社會財富總量,日益向少數的富裕者階層集中與傾斜。

因此,如果我們仍然延續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手段,上述這些問題必將日趨嚴重,我們也無法走出財富分配失衡、就業機會匱乏的困境。我們必須採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才能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

第二,守舊企業必被淹沒,變革企業才能逆襲。

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需求的性質、內容,正在發生徹底的改變。企業爲客戶創造價值、向市場傳遞價值的方式,必然也要發生重大的改變,企業的競爭戰略和商業模式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適應。

進而,企業的經營哲學、管理理念需要徹底更新,組織形態、運行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組織成員的工作方式、僱傭關係也將呈現出嶄新的特點。

這就意味着,創新已經成爲當今以及未來企業,在市場上立足、發展的首要條件。那種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甚至只是行動遲緩的企業,都將可能被技術與時代的洪流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裏。

顯而易見,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引起的變化將爲每一個企業,尤其是那些新興的、沒有任何沉沒成本的創業型企業,帶來無限的可能與機會。

在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具有創業精神的中小微企業,將是我們應對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的“主力軍”。

客觀而言,它們未來面臨着三種可能:

第一,少數將快速、順利地成長爲“獨角獸”企業,甚至成爲市場上的超級明星企業;

第二,有些將會由於各類原因或某種意外,遭受挫折與失敗逐漸,甚至突然在市場上失去獨立的身份,或被迫徹底中止前行的腳步;

第三,大多數將會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繼續努力走在成長的路途上,從而需要主動地或者被動地,來重新定位自己。

創業型中小微企業未來走向如何?它們如果在創新管理方面,步入正確的軌道,那麼就更可能順利走向“獨角獸”,乃至明星企業之路;反之,如果在創新管理方面缺少有效的思路,那麼就很可能由此踏入衰退甚至失敗的深淵。

換言之,創新能力將是創業型中小微企業未來的一個分水嶺。它們的創新能力及其背後的方法與經驗,也就成爲了企業界和學術界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本調研項目就聚焦於此,試圖對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做一次初步掃描,瞭解它們的創新行爲特點,並總結規律性、共同性現象,供廣大中小微企業關注和思考,提供可資借鑑的啓示。

研究的10大重要發現

本調研項目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採集了600餘家中小微企業的樣本數據,並考察了16家典型的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對創始人、聯合創始人以及總經理等企業高管進行訪談,以深入、全面瞭解它們的相關情況。我們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發現,擇其要點列舉如下:

第一,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對創新普遍重視,部分企業創新行爲活躍。創新業績和企業規模之間正向關聯,從而創新能成爲中小微企業成長的原動力。這在金融科技領域表現得尤爲突出。

第二,在創新方向上,創業型中小微企業表現出了很強的“全方位”特徵,尤其對客戶、產品和解決方案方面的戰略普遍重視。隨着規模的擴張,企業創新戰略的特點也日益鮮明。這在醫療健康與生物醫藥、金融科技和數字科技行業等行業表現得更加突出。

第三,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在制定創新增長的願景,洞察業務、市場與技術領域的機會方面,表現得非常突出,而在創新項目的風險組合、資源投入管理等方面尚欠平衡。結果提示:創業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管理能力,並非隨着司齡增長而自然提升。

第四,因行業與規模的差異,創業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管理理念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徵,但與企業成立時間長短無關。這可能提示或表明了:創新管理理念是創新管理能力的先導,也需要一個外部植入性干預的過程。

第五,創業型中小微企業規模越大,越強調資源運用效率與執行文化。這一跡象提示它們面臨着創新探索與現實業績的兩難選擇。一個推論是:更加友好的外部環境是支持它們徹底走出“中小微陷阱”的必要條件。

第六,創業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業績,與創新戰略努力或創新管理水平,在總體上呈現出正向關聯。這印證了一個觀點:創新能力是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

第七,創業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和創意來源十分多樣,但最常見的是核心團隊成員創業前,在垂直行業的長期經驗積累。創新離不開創意。創意在企業創業過程以及商機識別中,得到了非常集中的體現。

第八,創業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戰略主要分爲兩大類,即依託核心技術的創新與模式創新。整體而言,具有模式創新的企業佔多數(9/16)。但在智能硬件、數字科技、企業服務等新興行業,依託核心技術實現創新的企業佔比明顯較高。

第九,創業型中小微企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來自於創新壓力(即企業需要通過持續創新以建立護城河的壓力),以及快速成長所帶來的相關風險(即在快速成長中就戰略、資源、人才等方面所需進行的協調),其次是市場需求不確定性(市場培育期、客戶接受度等)以及外部競爭(頭部企業的打擊、後續競爭者的模仿)所帶來的相關挑戰。

第十,風險給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帶來的意外衝擊,創新可以部分化解。比如,商業模式側重藉助線上或互聯網技術的案例企業,大多反饋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不是很大,有些甚至從中看到機遇。這些企業在所有案例中有接近半數(7/16)。

評估創新的5個維度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提到的“創業型中小微企業”,指2014年國家提出雙創號召後創辦的企業。但考慮到該浪潮開始前,已經出現了部分具有同樣特徵的企業,因此,樣本中保留了一些創立於2014年之前的企業(約佔問卷調查總樣本數的1/5)。

(1)企業屬性:

605家企業的行業分佈較爲分散,其中數字科技與企業服務和新消費/生活服務最多,還有約1/5的企業在所列行業分類之外;

從人員規模來看,以1-9人的微型企業爲主,約佔2/3;

從成立時間來看,以成立3年以內的成長型企業爲主,約佔一半;

從所在地區來看,集中分佈於京津冀、江浙滬和川渝地區,相較於我國近年來創業形勢發展的實際,該區域分佈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

(2)創新業績:

這些企業認爲與可比同行相比,其表現相當或較好的佔大多數;其次爲很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受調研企業選擇了較差或很差。

金融科技融合行業的創新業績最好,醫療健康、生物醫藥行業次之,其它行業最差;

企業規模越大,創新業績越好;成立年份越久,銷售增長率越好,但創新能力越差;

京津冀和浙江地區創新業績最好,川渝地區有較大改進空間。

(3)創新戰略:

從規模來看,企業規模越大,在創新戰略各維度自評得分越高。

從地區來看,川渝地區的自評得分全面落後,浙江、江蘇地區全面領先,其餘地區差別不大。

分行業來看,醫療健康與生物醫藥、金融科技融合、數字科技行業整體得分最高;文體娛樂、其它行業的整體得分最低。

(4)創新管理流程:

所處行業和人員規模,對創新管理流程的影響程度最大,成立時間影響程度最小。

分行業來看,金融科技融合和醫療健康與生物醫藥行業整體得分較高,而新消費、文體娛樂、其它行業整體得分較低;

從人員規模來看,企業規模越大,創新管理流程各項指標自評得分越高;

從所在地區來看,浙江地區在各項流程的自評得分最高,京津冀地區次之,其它地區在各項指標中各有高低。

(5)創新管理理念:

分析表明,所處行業、人員規模對創新管理理念的影響程度最大,成立時間影響程度最小。

分行業來看,新消費/生活服務、教育培訓、文體娛樂、其它行業管理理念需要改進;

從人員規模來看,企業規模越大,創新管理理念各項指標自評得分越高;

從所在地區來看,京津冀、上海、江蘇等地區的創業型中小微企業管理理念更好,而川渝地區最需要改進。

16個精細案例分析

我們發現,對支撐創業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和成長的創新戰略與行爲,大致分爲兩大類別,即核心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

更多創業型中小微企業採用模式創新(9/16),包括但不限於這幾種形式:將硬件和服務相結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藉助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提升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協調多方需求,提供中介服務等。

核心技術通常體現爲專利、算法、軟件著作權、技術祕密、獨特材料配方和工藝等,通常在市場上不能輕易獲得,也難以爲競爭對手所輕易模仿。而在智能硬件、數字科技與企業服務等新興產業,依託這類創新的創業型中小微企業佔比較高。

從訪談及中,我們也進一步瞭解到核心技術創新類型的企業,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如何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如何找到先進技術的應用場景,如何培育市場。

而模式創新後面的創意本身,並不具備難以模仿的門檻或壁壘。因此,這類企業往往會引來模仿者和激烈的競爭。但是,模式創新的關鍵成功要素還包括強大的執行力。

一些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在疫情之下保持了較爲穩定的業績。

比如,在本次調研的16個案例中,智能硬件製造商奧本未來,專注於光場技術的商業化、規模化,面向消費者(to C)做一些AR/VR 的智能硬件和應用——這家公司本來就是做線上三維內容服務的。

2019年,奧本未來已經成功將三維建模效果上線京東官網,與不少傢俱、運動鞋等品牌開展了合作。新冠疫情發生後,這家公司也採取了遠程辦公的模式,所以對它的業務影響比較小。

當然,也有不少公司危中尋機,反而獲得了逆勢增長。

比如,教育培訓公司格勢文化,之前就圍繞着音樂教學軟件,進行線上課程的研發和銷售;疫情後,它的在線課程教育業務增長了50%以上。

再比如,數字技術與企業服務公司凌笛科技,已和多家海外時尚品牌客戶建立合作關係,截至今年2月,海外客戶的諮詢量上升了至少10倍。

今年這種情況下,國外服裝企業紛紛取消了來華的商務活動,傳統線下溝通形式受阻......凌笛科技卻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爲什麼?

還是因爲這家公司提前投入,自主研發了一套服裝數字化工具,且更強調連接,即從柔性設計切入,打通全產業鏈路,最終實現高效柔性供應鏈,實現時尚產業的數字化。

結語

本次調研只是一次初步的掃描,還存在許多侷限。儘管如此,調研結果對企業反思自己的創新形態,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創新水平,以及對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那樣,創新能力將是創業型中小微企業未來的一個分水嶺,而創業型中小微企業是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的“主力軍”,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注、理解和認可。

本報告由北大光華課題組執筆完成,參與調研的課題組成員包括:

北大光華創新創業中心:張一弛教授、黃濤教授、高巖教授、馬鑫同學、廖琳同學;

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王鐵民教授、王琳同學、譚天禹同學、符子健同學。

王鐵民,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副教授,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領域爲企業間合作戰略以及跨國經營中的控制與協調。她曾先後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汽車製造企業在華籌供戰略及其對零部件供應商績效的影響"、北京大學光華-思科領導力研究院項目"Procurement strategies of automakers in China & their dyadic performance impact" 等多項研究。

王鐵民在光華管理學院爲MBA、EMBA和EXED等項目講授多門課程,包括:戰略管理、跨國經營管理、戰略與企業成長等。2008、2010年她分別獲得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和光華管理學院“厲以寧教學獎”。

張一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戰略系教授。教學研究領域是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創業。研究成果曾發表於《管理世界》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等中外期刊。現任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編委。兼任光華管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和北大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濤,現任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教授,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經濟對策論專門委員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爲管理科學,主持和參與的項目有:福特基金會項目“東北地區城市貧困問題研究”,發改委宏觀戰略研究項目課題“低碳發展對我國物價水平影響研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財政風險的評估與預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地區協調發展及區域政策分析模型研究”和“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績效關係研究”,教育部985項目“中國經濟分析與預測”,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項目“湖南省沅陵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和“三峽庫區移民與民營經濟發展”,中國歐盟管理合作計劃項目“企業環境績效測量、改進與融資”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