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皇帝或者皇室成員逝世後,都會被送到專門的陵寢內進行安葬。到了清代的時候,皇家陵園的規模就更加大了。而要想確保皇陵的安全,就得有專門的人來負責看守纔行。因爲大部分的皇陵中都存在很多的陪葬品,它們很容易被盜墓賊惦記上。

這樣一來,守墓人這樣的職位就誕生了。當然了,清朝還存在的時候,守墓人的工資都是由清朝廷發放的。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清朝滅亡107年,爲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以下簡要分析。


一、清朝初期守墓人的情況。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清朝是由皇太極定下的國號,只不過定國號的時候,大清還沒有正式入關。所以那個時候,清朝以往的首領或者貴族成員逝世後,都會被直接葬在修建在關外的陵寢中。

因爲那個時候的清朝還處於奮鬥期,所以各方面的規章制度都還不是那麼健全。這樣一來,縱使是有守墓人存在,他們的待遇也算不上是特別好。畢竟當時的清朝做什麼事情都要用到錢,很難撥出一大筆經費來用於給守墓人發放工資。

二、清朝鼎盛時期守墓人的情況。

清軍順利入關後,清朝纔算是正式存在了。因爲有了更大的地盤可以用來修建皇陵,所以清廷在關內又修建了新的皇陵。而且皇陵都配備有專門負責守墓的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的官階也存在大小不等的情況。


大到一品官員,小到連官階都沒有。後來到了清朝鼎盛時期,也就是康熙帝獨立掌握清朝大權之後,清朝守墓人的情況可以說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爲他們不僅都擁有了很令人敬畏的身份,而且還擁有了很令人羨慕的待遇。

因爲本身古代皇室成員就對喪葬事宜非常看重,總擔心祖宗們的陵寢如果受到外人的打擾會給自己惹來不小的麻煩。到康熙帝執掌大權後,更是對守衛皇陵的事宜下了一番大的功夫。他不僅給予了守墓人很高的身份、地位和待遇,而且還給他們制定了很多守墓過程中該遵守的規定。守墓人如果能把本職工作做好,那就能一直享受到非常好的待遇。相反,如果違反了他們本該遵守的規定的話,那他們的下場也是會變得非常慘的。


三、清朝守墓人的具體工作情況。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當守墓人只需要每天打掃一下陵園,然後檢查一下陵墓的完好狀態即可,肯定是非常輕鬆的一份工作。但是實際上,當皇陵的守墓人是一件蠻痛苦的事情。爲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他們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看守皇陵。

一旦皇陵出現被盜情況,那他們的罪過可就大了。其次,他們不能跟外界的人接觸,甚至連自己的家人都沒有辦法時常見到。另外,他們還不能在陵園內生火做飯,喫的東西都是被替換下來的貢品。

四、清朝守墓人的工資發放情況。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清朝皇陵守墓人的工資都是由清朝廷負責發放的。溥儀宣佈退位後,這些守墓人的工資則改由民國政府負責發放。之後出現了軍閥混戰的情況,這些守墓人的工資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就沒有人給發放了。也正是因爲如此,當時有很多守墓人都選擇不再做守墓人了。


而爲了避免皇陵出現被大規模盜墓的情況,清朝皇室後裔們則開始自發組織起守墓事宜來。新中國成立後,鑑於這些皇陵都有頗高的研究價值和保存價值,國家便專門撥發經費和成立小組來給皇陵的保護工作提供支持。

不過現今存在的皇陵守墓人的工資,基本上已經沒有人或者組織負責發放了。守墓人之所以還願意留下來守墓,應該只是爲了內心堅守的一個信念吧!

現如今,清朝已經滅亡了一百多年。按道理來講,如果國家不提供經費支持,清皇陵應該不會有守墓人樂意堅守崗位了。但是實際上,這種人到現在還存在一些。他們當然知道這樣做落不下多少好處,可既然他們心甘情願這麼做,應該也並不在乎能不能從所從事的這份工作中落得好處了。


他們執着的,從來都只是心中堅守的一份信念感。尤其是對於那些負責守護清朝歸屬於關外皇陵的世襲守墓人而言,守護皇陵簡直就是他們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原因。別說沒人給發放工資了,就算是讓他們倒貼錢,估計他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