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諾蘭,最近這一兩個月在國內爆火!一大幫諾蘭的迷粉,因爲《信條》堅持不換擋,把諾蘭捧上天了。實際上,諾蘭堅持不換擋,試圖拯救的也只是美國的電影市場。《信條》能不能引進國內市場、何時能上映還是個未知數,這部影片起碼到目前爲止,還和中國市場沒半毛錢關係。更何況,《信條》換不換檔,更大的決定權是在華納手裏,就算諾蘭是個大導演,擁有最終剪輯權,在目前疫情衝擊院線、涉及到數億美元收入的情況下,他也無法決定最終檔期。
《信條》的預告海報
國內的一些諾蘭的迷粉,如今對諾蘭的吹捧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網絡上到處看到有人吹捧他是21世紀最頂級的電影大師……要說他是大導演,這個我承認,要說他是電影大師,還是頂級電影大師,我就只能“呵呵”了。
爲什麼諾蘭這麼流行?恰恰說明了諾蘭目前還只是一個商業片導演。就因爲商業片纔能有這麼低的觀影門檻,普通影迷也能有出色的觀影體驗,才能獲得這麼廣泛的關注。如果他真的是大師,那他的電影對普通觀衆來說,是很不友好的,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普通觀衆把他吹到天上去。
諾蘭已經成神
諾蘭這麼受追捧,就在於他嫺熟把控商業要素之外,還能兼顧一小點藝術。他目前最好的兩部作品《盜夢空間》和《黑暗騎士》的結構都相當完整,同時都保留了部分話題性供電影觀衆討論。他的電影真正出色的是敘事和節奏。《盜夢空間》這麼複雜的多重空間、多重線索,被諾蘭敘述的井井有條,即使普通觀衆二刷或者看了一些影評,也能理清其中的條理。所以,哪怕是公認的諾蘭最差的電影《失眠症》,觀感也非常流暢,普通觀衆不必追究電影的拍攝手法和背後的深意,也可以很舒服的明白導演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這裏必須提一下《敦刻爾克》,上映之後,就有一幫人吹捧拿奧斯卡。結果呢,除了最佳剪輯這個比較有分量,其他重量級獎項都是提名。甚至連英國電影學院獎,也僅僅是獲得了一些提名。這說明,專業人士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諾蘭爲什麼要拍《敦刻爾克》?可能是因爲諾蘭本身就是英國人。而在英國人的觀念裏,第二次大戰的轉折點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正式參戰了。但在真實的歷史裏,“敦刻爾克大撤退”從頭到尾都不是什麼值得歌頌的事情吧。“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起因就是英國軍隊貪生怕死,不跟法國打招呼,自己偷偷扔下盟友和陣地逃跑,導致陣地被德國軍隊突破,法國軍隊士氣崩潰,幾十萬大軍被德國軍隊擊潰。甚至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時,拼命阻止德國人進攻的還是法國軍人,而英國人跑到海灘坐船逃命後,果斷把給他們斷後的法國盟友給拋棄了!
爲什麼《敦刻爾克》是從敦刻爾克海灘開始拍攝,並且從基層士兵的角度拍攝的?爲什麼《敦刻爾克》的三條線索只拍攝了一小時、一天和一週?因爲法國最終三個月就投降了德國,英國人的責任比法國人還大。本來是英法聯盟對德國二打一,結果英國人這一番操作,整成法國人一打二對德國英國。想想亞洲戰區英國人拋棄中國遠征軍,你就知道這就是英國人的一貫尿性。
所以諾蘭只能這麼拍,只能拍小人物無所適從只想回家,只能拍平民百姓奮不顧身拯救自己的子弟兵,否則英國人得被全世界罵死。這電影完全就是幫助英國人洗白。當然諾蘭是英國人,幫英國說話,爲英國遮醜無可厚非。
可我就納悶了,《戰狼2》是根據利比亞撤僑的真實事件創作的電影,被一幫人罵成販賣愛國情懷,給政府歌功頌德。而這部《敦刻爾克》真正是罔顧歷史事實、爲英國政府洗地的電影,卻被他們捧上天。所以一幫人踩《戰狼2》捧《敦刻爾克》的時候,真TM是個絕大的諷刺!!可能這些諾蘭的迷粉,他們從本心裏熱愛英國,看不得英國被抨擊,他們忘了英國在世界史上是出了名的“攪屎棍”!
《敦刻爾克》上映後,法國報紙就強烈批評《敦刻爾克》,說幾十萬法軍爲掩護英國軍人撤退浴血奮戰,結果在電影裏,法國軍人除了在開頭露了一下臉,其餘的形象就是扒死人衣服爭搶英國人船隻。整個電影裏就看不見法國軍人在抵抗。
當然,諾蘭很厲害也很有追求,他在《敦刻爾克》裏放棄了之前他一貫的拍攝方法,嘗試了新的拍攝方式和敘事手法。這一點必須給予肯定,他這樣的大導演敢於走出舒適區,敢於突破自己,本身就值得鼓勵。
因此《敦刻爾克》完全不同於以往諾蘭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裏,諾蘭截取了整個事件的一小部分,放棄了之前情節和對白推動故事發展的方式,加重了對調度和剪輯的依賴,用鏡頭來講述故事。儘管剪輯和配樂一直在強調節奏,但整部影片節奏並不快。所以對很多熟悉諾蘭電影風格的普通觀衆來說,《敦刻爾克》並不友好,影片太視覺化了,沒有了對白和情節,很多觀衆看完之後,完全沒法理解這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敦刻爾克》肯定不是爛片,但在諾蘭電影序列裏並不出色,放棄了拿手的商業拍攝手法,在藝術上也沒有表現。 因此《敦刻爾克》的票房創下了諾蘭電影新低,並不奇怪。
當然,噁心的是,網絡上一些所謂的資深其實只是普通影迷,少不了的給諾蘭洗地:“《敦刻爾克》是一個有藝術野心的導演進行的一種藝術上的嘗試,探索拍攝戰爭片的其他可能性!”還有什麼 “《敦刻爾克》多線敘事、多主角、非線性時間、非純因果邏輯等等特徵,其實我覺得它已經比《拯救大兵瑞恩》和《珍珠港》更成功”。
對比另一位英國導演薩姆·門德斯的《1917》,同樣的在普通影迷裏叫好,在專業人士裏口碑一般。
總而言之,諾蘭是一個出色的商業大導演,談不上什麼藝術大師。他的電影,對於普通影迷來說,是一個提升觀影水平、提高藝術鑑賞能力的階梯。在商業上,他可以媲美斯皮爾伯格,在藝術上,他還遠遠不如。
PS:從《信條》的預告片和各種信息來看,諾蘭又迴歸到之前拿手的敘事和拍攝手法。所以《信條》應該會很好看,並且由於報復性消費,票房會很高,也許會超過《黑暗騎士》全球十億美元的票房,創作諾蘭電影票房新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