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王就是李恪,這句話說明了李世民最後是真的欣賞這個二兒子,可是李恪是真的沒命當皇帝,因爲母親的身份,如果讓他當皇帝,那麼不久相當於前朝的血脈又統治了江山嗎,並且李世民十分寵愛皇后,她的兒子李世民自然也是非常喜歡,加上文武百官根本不可能會同意吳王繼承皇位。這一些的計劃失敗了,李承乾也被廢掉了太子之位,他想要立李恪爲皇子的時候,卻遭到了長孫無忌的阻攔和反對,當時唐太宗還說了:你是因爲吳王李恪不是你的親外甥才反對的吧。

唐朝時期,最初出名的皇帝應該就是唐太宗了,他一生最大的污點就是玄武門兵變,兵變之後,他的父親曾經痛心疾首李世民殺了他的孫兒,從而詛咒李世民以後也會有同樣的命運,不知道是造化弄人花式因果報應,李世民的十九個兒子竟然真的只有兩個善終的。
善終的兩個人就是李治和李福,其他的皇子沒有一個善終的,不是被流放了,要不就是被處死了,還有夭折的,今天就來講一下李世民死的最冤的三子李恪,並且這個李恪還是李世民最有帝王之才的皇子,就連李世民都說他是最像自己的皇子,可惜最像的不一定是有命繼承皇位的,最後他的命運還是被冤入獄。
李恪的母親是前朝皇帝隋煬帝的女兒,排行老三,因爲李世民的第二個兒子早夭,其實他應該算是第二個正式的兒子,因爲他不是嫡長子,,母親還是前朝公主,所以他的受寵程度根本比不上李承乾,起“恪”這個名字也是希望他要恪守本分,不要逾越他不應該得到的東西。
經過李恪後來的行爲做事,李世民漸漸發現這個二兒子竟然是所有兒子當中最有能力的也是最像自己的,他治理的封地經濟繁榮,百姓都生活的很好,朝中的大臣也都稱讚他的能力卓越,在與兒子們的聚會中,李世民通過兒子們的談吐也發現李恪的修養和知識是最高的,非常出色,慢慢的便對他刮目相看了。
唐太宗還說過一句話:吳王恪英果類我!吳王就是李恪,這句話說明了李世民最後是真的欣賞這個二兒子,可是李恪是真的沒命當皇帝,因爲母親的身份,如果讓他當皇帝,那麼不久相當於前朝的血脈又統治了江山嗎,並且李世民十分寵愛皇后,她的兒子李世民自然也是非常喜歡,加上文武百官根本不可能會同意吳王繼承皇位。
不過後來的一件事情,使得李世民有了要立吳王爲儲的看法,那就是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太子李承乾竟然謀反了,李世民本想讓他繼承皇位,可是因爲皇后去世後,李世民過分的溺愛導致李承乾漸漸的恃寵而驕,同樣溺愛的皇四子也有了想要繼承皇位的想法,李承乾本想殺了皇四子李泰,可是無果後,他決定了謀反,讓李世民退位。
這一些的計劃失敗了,李承乾也被廢掉了太子之位,他想要立李恪爲皇子的時候,卻遭到了長孫無忌的阻攔和反對,當時唐太宗還說了:你是因爲吳王李恪不是你的親外甥才反對的吧!雖然李世民還是沒有立李恪爲太子,可是因爲這句話,無忌便非常痛恨李恪。
後來發生了一樁房遺愛謀反的事情,當時長孫無忌代爲審理此案,除了主謀房遺愛、高陽公主等人長孫無忌還藉機將薛萬徹和李恪扯了進來,他的政敵全部就捲進來了,就這樣李恪被長孫無忌冤枉死在獄中,當時李恪臨死前還說了一句話:“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
這一話明面上說的是江山可能會毀在長孫無忌的手中,可是更深層的意思其實也有批評李世民的成分,當年唐太宗不顧皇后的反對,切忌重用外戚,可是他不聽,還讓長孫輔助新帝,才造成了這麼一樁大冤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