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馆马馆长带着杜维善参观,来到钱币馆时,马馆长指着一枚明显有些残破的金币介绍说:“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古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币。1991年,杜维善回国探亲时,在上海市政协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回到父亲杜月笙亲手创建的上海河南南路16号中汇银行大楼,1949年前他和母亲在这里生活过多年,后来这里成了上海市博物馆。

20世纪上半叶的杜月笙是位风云人物,他是上海滩上最富传奇的大人物,被称之为黑帮大佬、流氓痞子、上海滩“地下皇帝”。今天,我们来看他的儿子杜维善的风云故事。

杜维善生于1933年,他是杜月笙的第7子,也是杜家最小的儿子,生母是京剧名伶姚玉兰,因为家境殷实,杜维善童年过着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杜维善幸福生活开始慢慢变成苦难生活,他开始随父亲杜月笙东奔西走。

抗战胜利后,杜维善随父亲又回到了上海。然而,不久内战又爆发了,1949年,杜维善随父母迁至香港。到了香港后,曾经的土霸王变成了纸老虎,杜月笙在患得患失中病倒了,1951年,杜月笙在临终前,把儿女们叫到来,让他们到香港汇丰银行取回一包东西。打开一看,杜维善和哥哥姐姐们都惊呆了,原来里面全是国民党军政核心人物的借据,总价值超过1亿美元。

然后,杜月笙叫他们一张地一张撕掉和焚毁。儿女们问为什么,他说:“我这辈子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四处要账。”

结果杜月笙去世后,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姚玉兰于是主动出面,通过宋蔼龄向宋美龄求助。

原来,宋蔼龄曾认过姚玉兰为“干女儿”,而且宋美龄和蒋介石都是姚玉兰的“票友”,双方一直走得很近,宋美龄还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姚玉兰是她的闺蜜。加上杜月笙曾跟蒋介石拜过“把兄弟”,所以当姚玉兰通过“干妈”婉转地求到宋美龄时,宋美龄还算义气,当即让姚玉兰带着孩子扶灵去台湾。

就这样,在宋美龄的帮助下,杜月笙得已安葬。

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无依无靠的姚玉兰为了能有个靠山,每周都要去蒋家住的“士林官邸”陪宋美龄到教堂做礼拜,她还牵头组织唱诗班,不时应约在官邸内举办小型的“堂会”等。

尽管生活落魄,但杜维善一直不敢忘记父亲的遗言,就是永远不踏入黑道,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努力读书,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

姚玉兰为了让儿女能出人头地,拼命挣钱供儿女们苦读。杜维善也通过勤奋而考入了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学习地质学。在求学期间,杜维善还坚持勤工俭学,到银矿当过矿工,钻过矿井,勘察过地质,画过图纸,甚至帮人贩运过牛羊、到屠宰场去打过短工。

生活虽然艰苦,但杜维善却是快乐的,因为他遭遇了爱情,和留学同学谭端言相恋了,两人很快结为百年之好,并且有了儿女。

而为了维持生计,杜维善开始做生意,他当起了牛羊商贩,他在父亲生前一些故交的帮助,赚了第一桶金后,杜维善买下澳大利亚一个银矿,做起了石油生意。再后来产业越做越大,竟成了亿万富豪。

再后来,杜维善选择了定居加拿大。1991年,杜维善回国探亲时,在上海市政协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回到父亲杜月笙亲手创建的上海河南南路16号中汇银行大楼,1949年前他和母亲在这里生活过多年,后来这里成了上海市博物馆。

博物馆马馆长带着杜维善参观,来到钱币馆时,马馆长指着一枚明显有些残破的金币介绍说:“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古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币。”

结果杜维善听了却笑了:“就这些残币也算镇馆之宝?改天我送你们几百枚更多的金币!”马馆长当时只是笑了笑,也没当一回事。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杜维善就把367枚萨珊王朝的金银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专家鉴定后得出了的结论是:这批金银币当时至少值3.5亿元人民币!

原来,杜维善是位热衷于古钱币的收藏专家。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有个收藏家从天津带了一些钱币到台湾。杜维善看中了两枚特别罕见的萨珊金币,对方要价每枚1200万元台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每枚降到了1000万元台币。当时杜维善资金紧张,但他为了得到这些金币,不惜卖掉了自己住的一套房产。

要知道古波斯萨珊王朝是1000多年前存在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王国,时代相当于我国初唐。因为这个王朝存在的时间不算长,金银币数量极少,所以价值极高,在收藏界被誉为“世界上最贵的金银币”。

杜维善捐了这么多萨珊金银币,使得上海博物馆一时名声大震。

非但如此,从1991年起,杜维善先后7次,共向上海博物馆捐出古钱币2128枚。其中除了萨珊王朝金银币,还有秦代半两钱、五铢钱、金银块等珍贵文物,包括一枚古波斯安息帝国时期弗拉特斯五世与穆萨女皇钱币,总价值至少在20亿元以上。

谈到了为什么这么做时,杜维善说:“我谨记父亲临终遗言,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这些文物只有回到祖国,才算是真正回了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