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馬館長帶着杜維善參觀,來到錢幣館時,馬館長指着一枚明顯有些殘破的金幣介紹說:“這是我們的鎮館之寶之一、國家一級文物古波斯薩珊王朝的金幣。1991年,杜維善回國探親時,在上海市政協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父親杜月笙親手創建的上海河南南路16號中匯銀行大樓,1949年前他和母親在這裏生活過多年,後來這裏成了上海市博物館。

20世紀上半葉的杜月笙是位風雲人物,他是上海灘上最富傳奇的大人物,被稱之爲黑幫大佬、流氓痞子、上海灘“地下皇帝”。今天,我們來看他的兒子杜維善的風雲故事。

杜維善生於1933年,他是杜月笙的第7子,也是杜家最小的兒子,生母是京劇名伶姚玉蘭,因爲家境殷實,杜維善童年過着錦衣玉食的貴族生活。

後來,隨着抗日戰爭的爆發,杜維善幸福生活開始慢慢變成苦難生活,他開始隨父親杜月笙東奔西走。

抗戰勝利後,杜維善隨父親又回到了上海。然而,不久內戰又爆發了,1949年,杜維善隨父母遷至香港。到了香港後,曾經的土霸王變成了紙老虎,杜月笙在患得患失中病倒了,1951年,杜月笙在臨終前,把兒女們叫到來,讓他們到香港滙豐銀行取回一包東西。打開一看,杜維善和哥哥姐姐們都驚呆了,原來裏面全是國民黨軍政核心人物的借據,總價值超過1億美元。

然後,杜月笙叫他們一張地一張撕掉和焚燬。兒女們問爲什麼,他說:“我這輩子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四處要賬。”

結果杜月笙去世後,連安葬的地方都沒有,姚玉蘭於是主動出面,通過宋藹齡向宋美齡求助。

原來,宋藹齡曾認過姚玉蘭爲“乾女兒”,而且宋美齡和蔣介石都是姚玉蘭的“票友”,雙方一直走得很近,宋美齡還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說姚玉蘭是她的閨蜜。加上杜月笙曾跟蔣介石拜過“把兄弟”,所以當姚玉蘭通過“乾媽”婉轉地求到宋美齡時,宋美齡還算義氣,當即讓姚玉蘭帶着孩子扶靈去臺灣。

就這樣,在宋美齡的幫助下,杜月笙得已安葬。

生活安頓下來之後,無依無靠的姚玉蘭爲了能有個靠山,每週都要去蔣家住的“士林官邸”陪宋美齡到教堂做禮拜,她還牽頭組織唱詩班,不時應約在官邸內舉辦小型的“堂會”等。

儘管生活落魄,但杜維善一直不敢忘記父親的遺言,就是永遠不踏入黑道,永遠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要努力讀書,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

姚玉蘭爲了讓兒女能出人頭地,拼命掙錢供兒女們苦讀。杜維善也通過勤奮而考入了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學習地質學。在求學期間,杜維善還堅持勤工儉學,到銀礦當過礦工,鑽過礦井,勘察過地質,畫過圖紙,甚至幫人販運過牛羊、到屠宰場去打過短工。

生活雖然艱苦,但杜維善卻是快樂的,因爲他遭遇了愛情,和留學同學譚端言相戀了,兩人很快結爲百年之好,並且有了兒女。

而爲了維持生計,杜維善開始做生意,他當起了牛羊商販,他在父親生前一些故交的幫助,賺了第一桶金後,杜維善買下澳大利亞一個銀礦,做起了石油生意。再後來產業越做越大,竟成了億萬富豪。

再後來,杜維善選擇了定居加拿大。1991年,杜維善回國探親時,在上海市政協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父親杜月笙親手創建的上海河南南路16號中匯銀行大樓,1949年前他和母親在這裏生活過多年,後來這裏成了上海市博物館。

博物館馬館長帶着杜維善參觀,來到錢幣館時,馬館長指着一枚明顯有些殘破的金幣介紹說:“這是我們的鎮館之寶之一、國家一級文物古波斯薩珊王朝的金幣。”

結果杜維善聽了卻笑了:“就這些殘幣也算鎮館之寶?改天我送你們幾百枚更多的金幣!”馬館長當時只是笑了笑,也沒當一回事。

然而,僅僅過了一個月,杜維善就把367枚薩珊王朝的金銀幣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專家鑑定後得出了的結論是:這批金銀幣當時至少值3.5億元人民幣!

原來,杜維善是位熱衷於古錢幣的收藏專家。上世紀60年代中期,有個收藏家從天津帶了一些錢幣到臺灣。杜維善看中了兩枚特別罕見的薩珊金幣,對方要價每枚1200萬元臺幣。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每枚降到了1000萬元臺幣。當時杜維善資金緊張,但他爲了得到這些金幣,不惜賣掉了自己住的一套房產。

要知道古波斯薩珊王朝是1000多年前存在於古絲綢之路上的王國,時代相當於我國初唐。因爲這個王朝存在的時間不算長,金銀幣數量極少,所以價值極高,在收藏界被譽爲“世界上最貴的金銀幣”。

杜維善捐了這麼多薩珊金銀幣,使得上海博物館一時名聲大震。

非但如此,從1991年起,杜維善先後7次,共向上海博物館捐出古錢幣2128枚。其中除了薩珊王朝金銀幣,還有秦代半兩錢、五銖錢、金銀塊等珍貴文物,包括一枚古波斯安息帝國時期弗拉特斯五世與穆薩女皇錢幣,總價值至少在20億元以上。

談到了爲什麼這麼做時,杜維善說:“我謹記父親臨終遺言,永遠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這些文物只有回到祖國,纔算是真正回了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