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達興在查看發酵的稻穀。

在左溪村,58歲的餘達興靠開酒坊,成爲村裏公認的脫貧致富能人。

5月14日下午,記者見到餘達興時,他正在忙着翻晾發酵的稻穀。一樓被改造成了酒坊,門口掛着一塊黃色的酒幌。廳堂裏,擺放了一圈發酵的大缸;廚房裏,不鏽鋼的蒸甑和淋水器亮晃晃。

“別看這個酒坊設備有些簡陋,老餘靠這些,去年釀出了1.5萬多公斤谷酒和高粱酒,銷售額達到30萬元,利潤有11萬元呢!”陪同記者採訪的靈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工會主席姜郭翔與餘達興結成了幫扶對子,對他家的事一清二楚。

餘達興的釀酒手藝是祖傳的,但真正靠釀酒安身立命,是從2015年開始。之前,他也就在過年時才用簡單的器具釀一點酒零散賣給村民,其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打短工,每年辛辛苦苦能攢下來的也就萬把塊錢,2014年被認定爲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5年,靈山景區建成開放,來村裏的遊客越來越多了。此時,姜郭翔也開始結對幫扶余達興。瞭解到老餘有釀酒的好手藝後,姜郭翔和他商量着開個釀酒作坊。因爲村裏很多村民開起了農家樂,用傳統技法釀造出來的燒酒,正好體現了農家特色,應該能受到遊客歡迎。

隨後,姜郭翔幫助餘達興申請了一筆免息小額貸款,用於置辦釀酒器具和購進稻穀、高粱等釀酒原料。

“沒想到,這一步還真踩上了節奏。當年,我就釀出了5000多公斤酒,開農家樂的村民都到我這進貨,賺了近4萬元。”餘達興說。

嚐到甜頭的餘達興不斷擴大釀酒規模,2017年註冊“稻香府”商標後,還申辦了“江西省小作坊登記證”,生產經營也規範起來。

不過,釀酒的活計是非常辛苦的。每日凌晨5時,餘達興就得開始忙碌,燒爐子、蒸料、拌酒麴、翻晾、發酵、蒸餾,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正是靠着誠信經營和勤勞苦幹,餘達興的酒越賣越好。

“現在,不但十里八村的鄉親們愛喝我的酒,農家樂也都有我的酒,還有很多來自外地的遊客,在農家樂喝了後,慕名來買酒帶回去。我這山裏的土酒,也算是出去見了世面!”說起自家的酒,餘達興滿臉自豪。

爲了將酒坊的規模做得更大,今年,餘達興在外打工的兒子余文傑留在了家裏,幫父親打理。“今年我準備把生產場地擴大一點,在確保質量的同時增加產量,同時請人設計能體現原生態特色的外包裝。此外,還要開通電商銷售渠道,得忙活好一陣了。”在子承父業的余文傑眼裏,家裏的酒坊,不只有脫貧的任務,還肩負着致富的使命。(記者 尹曉軍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