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作《笑傲江湖》中有一个场景。令狐冲闯梅庄,进入地牢之后,与任我行比试。
此时,任我行对梅庄四友中的老三秃笔翁的武功有一番评价:
“秃头老三善使判官笔,他这一手字写得好像三岁小孩子一般,偏生要附庸风雅,武功之中居然自称包含了书法名家的笔意。嘿嘿,小朋友,要知临敌过招,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胜,哪里还有闲情逸致,讲究甚么钟王碑帖?除非对方武功跟你差得太远,你才能将他玩弄戏耍。但如双方武功相若,你再用判官笔来写字,那是将自己的性命双手献给敌人了。”
这番话对于秃笔翁是极大的批评,要知道秃笔翁是江湖上已经成名的好汉了。
来看看秃笔翁的反应吧——
秃笔翁初时听那人如此说,极是恼怒,但越想越觉他的说话十分有理,自己将书法融化在判官笔的招数之中,虽是好玩,笔上的威力毕竟大减,令狐冲若不是手下留情,十个秃笔翁也给他毙了,想到此处,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紧接着,任我行又说:“他的判官笔法本来相当可观,就是太过狂妄,偏要在武功中加上甚么书法。嘿嘿,高手过招,所争的只是尺寸之间,他将自己性命来闹着玩,居然活到今日,也算得是武林中的一桩奇事。”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任我行对于在武功中加入书法这种做法是非常鄙视的,他认为交战是就是拼命,根本不容儿戏。
这个看法在我们常人看来当然是非常正确的。但在金庸小说的忠实读者看来却未必尽然。
在金庸的中期作品《神雕侠侣》中,朱子柳就曾用自己的一阳书指戏耍霍都。
来看看这门神奇(可笑)的武功吧。
金庸是这样介绍的:
此门武功于书法中有点穴,点穴之中亦有书法,旁人武功再强,若腹中毫无文学根柢,实难抵挡这一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俱达高妙境界的功夫。
这种描述,正和任我行在《笑傲江湖》中所批评的完全一致。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完全相反的情况呢?
这涉及到金庸前后的变化。
前期、中期的金庸将武功写得出神入化、神奇莫测,令人目不暇接。而后期则不同,金庸的思想开始出现极大的转变,他推翻了自己从前的认知。开始认为实用主义更加重要。
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在武功这方面大大得到体现。早中期的金庸将内功的作用写得极为重要,但到了后期则开始出现变化。比如《笑傲江湖》,金庸开始嘲笑那种苦练内功(象征着正统观念)的人诸如岳不群,而只追求招式(象征着研究技巧)的人比如令狐冲一样可以获得胜利。华山派的剑宗气宗表面上是武功之争,根本上是对世界的认知观念,那就是:到底是学技巧更重要还是追求修身更重要?
对于这个答案,金庸早期肯定是认为修身更重要的。但后来他变了,他开始写出令狐冲这样的只凭借招数就能获胜的人。他的这种转变最终迎来了集大成者——韦小宝。
在《鹿鼎记》这部金庸的封笔之作中,韦小宝什么武功也不会,什么道德也不遵守,他采用最卑鄙直接的手段最终走上人生巅峰。而所谓的正人君子比如陈近南、九难、云南沐王府等等统统都以悲剧结尾。
所以,我认为研究金庸的作品,是要将整个金庸小说都当成一部完整作品来研究的。单一拿出一本来研读,不能精准把握其思想的精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