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業績五年最低的比亞迪

  根據北京財經5月28日的報道,近日,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電子”)發佈公告稱,公司根據供應框架協議向比亞迪集團提供醫用口罩。隨着公共衛生事件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國內外口罩的需求始料未及地激增,導致預期供應框架協議項下的交易金額將高於現有年度上限12億元。比亞迪電子建議將現有年度上限修訂爲127.5億元。

  而根據比亞迪近日公佈的2019年財報,2019全年比亞迪的營收爲1277.39億元,同比下滑1.78%,而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6.14億元,同比下滑41.93%,從企業的淨利潤來說,比亞迪接近42%的下滑,創5年的歷史新低。

  比亞迪目前擁有汽車、手機部件及組裝、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三大業務板塊,其中汽車業務是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爲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下降7.5%和8.2%。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受補貼退坡及部分地區提前切換國六標準影響,下半年呈現大幅下滑趨勢,全年產銷量分別爲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下降2.3%和4.0%。

  全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401.45億元,同比下降23.42%,佔公司收入比降至31.43%。受此影響,公司汽車業務收入632.66億元,同比下降16.76%,對公司營收貢獻爲49.53%,比上年同期下降8.91個百分點。

  當然比亞迪的業務可不止汽車這一塊,手機和電池業務還是漲的不錯,不過這也更加對照出汽車業務的慘淡。2019年,比亞迪汽車業務全年的累計銷量爲46.13萬輛,同比下滑11.39%,趨近於2019年市場的常規水平,這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在22.95萬輛,同比下滑7.39%,而燃油車領域在23.18萬輛,同比下滑在15.02%。

  而在投資領域,2019年,公司投資收益-8.09億元,虧損額比上年同期增加近7億元,其中最大的投資損失來自騰勢汽車。當年,公司對騰勢汽車權益法下確認投資損益-5.39億元。2011年,比亞迪通過控股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與戴姆勒共同投資騰勢汽車,雙方各持股50%。次年,公司發佈騰勢品牌,並推出概念車。然而,在各大造車新勢力面前騰勢汽車可謂做的極其一般,理論上來說坐擁奔馳的豪華血統和比亞迪的超強性價比騰勢應該賣的不錯,然而實際上,2015年騰勢賣出2888輛,2016年全年賣出2287輛,2017年情況有所好轉,銷量達到4713輛,這也成爲了騰勢汽車的銷售巔峯,之後可謂是的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二、比亞迪造車不行造口罩湊真有用嗎?

  面對着讓人看着揪心的比亞迪財報,再加上當前席捲全球的公共衛生事件,大家都在擔心這比亞迪真的還行嗎?不過,比亞迪今年以來倒是弄了不少創新生產線,跨界造口罩無疑成爲了最吸引眼球的一件事,那麼面對着當前的市場,比亞迪造車不行造口罩湊也成爲了一個熱門話題,我們不妨一一分析一下:

  首先,比亞迪的造車補貼依賴症還是愈演愈烈。一直以來,比亞迪強力依賴於新能源汽車補貼幾乎已經成爲了一個大多數人都熟知的事情,我們每年分析比亞迪財報的時候都能夠看到這樣的事情,在2019年16.14億元的淨利潤中,政府補貼金額高達14.84億元,佔比高達91.95%。2018年收到計入當期政府補助金額爲20.73億元,2017年爲12.76億元,2016年爲7.11億元。也就是說,在比亞迪的利潤中絕大多數都是由政府補貼來做到的,比亞迪造新能源汽車就是不賺錢這幾乎已經成爲了比亞迪長期以來的頑疾,當然說依靠補貼活着這倒不能說是比亞迪一家的問題,我們看到絕大多數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國內造車新勢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補貼依賴情況,但是對於比亞迪這樣的汽車龍頭企業來說,畢竟不能和那些剛剛成立的小不點們去比較,如此高的補貼依賴真是讓人擔心一旦補貼退坡之後,比亞迪能否保證自己的利潤,好在國家把補貼政策推遲到了2022年,並且其30萬元以下車型的補貼又正好切中比亞迪的汽車主要價位,算是給比亞迪帶來了一線曙光,不過這只是緩兵之計,長期來看比亞迪必須要想辦法在汽車產業的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了,光靠當前的策略和依靠巨頭奔馳都已經被證明無效了。

  其次,比亞迪的內部管理問題似乎還是存在。當年,比亞迪因爲廣告門事件成爲了整個市場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這其中暴露出的比亞迪的內部管理問題其實還在發酵過程中,當年比亞迪營銷上的混亂已經通過廣告門事件可見一斑,2018年11月,上海千乘文化因廣告服務合同糾紛起訴比亞迪,要求支付服務費2.42億元及違約金0.61億元。2019年,上海高院已經過多次聽證,案件仍在審理中。可以說這個長時間的案件,已經成爲比亞迪內控問題的縮影。而最近,比亞迪因爲疫情給員工停繳公積金,受疫情影響,比亞迪公司決定於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對深圳住房公積金進行停繳,7月起恢復按政策繳存比例。但是,另一邊卻是比亞迪高管收入的高速增長,財報顯示,2019年比亞迪支付給高管的報酬合計7807萬元,相比2018年的6655萬元增加1152萬元。說實在,我們不得不擔心,如此大的收入差距又是一個利潤水平下降42%的格局,比亞迪的內部能否保持穩定控制,都讓人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第三,口罩能否拯救比亞迪糟糕的業績呢?據比亞迪官方介紹,截止到4月17日,比亞迪口罩日產量已達2000萬隻,相當於每一秒鐘有231只口罩從比亞迪口罩產線下線。目前,比亞迪集團已經建成了300條口罩產線,因國內外疫情防控需要,還在以每天生產100萬到200萬隻口罩的速度增產,成爲了“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美國加州與比亞迪簽署了價值10億美元(約合70億元人民幣)的鉅額口罩訂單。比亞迪每月向加州供應大約2億隻口罩,其中大部分是防護級別更高的N95口罩。看到這裏讓人不禁燃起了一絲希望,畢竟這麼好的口罩生產業績,又是當前的全世界大風口,迎風飛起的比亞迪無疑能在短線上有所突破,賺到不少錢。

  不過整體來看,比亞迪當前屬於內憂外患不斷,口罩給比亞迪2020年的業績帶來了一絲希望,而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延期,又讓比亞迪接着靠補貼生存產生了可能,但是糟糕的市場銷量和問題不斷的內部管理,總是讓人有背後發涼、隱憂不斷的感覺,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比亞迪畢竟還是有亮點的企業,這一點還算不容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