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宋政府卻一直在自欺欺人,表面上對辛棄疾的建議十分看重,還多次提拔辛棄疾,實際上卻壓根沒有北伐的準備,因爲那些統治者實在是被金國打怕了,只想顧全自身,卻忘了家仇國恨。辛棄疾由於常年生活在金人統治下,所以更明白北方百姓的水深火熱,他一上任後就想着如何光復中原,解救那些百姓,他給南宋政府寫過不少北伐的建議,比如說《美芹十論》《九議》,都是不可多得的軍事著作。

辛棄疾,這是一位在文壇屹立至今的泰斗級人物,他的豪放與瀟灑便是比起李白也是不遑多讓,可時代背景卻註定了他一生無法真正的豪放。


辛棄疾寫詞好,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鮮爲人知的是,辛棄疾其實還曾當過兵。北宋滅亡後,徽欽二宗被擄,在金國受牽羊禮,飽受折磨。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宋政府想的不是光復河山,重回中原,而是“直把杭州作汴州”,整日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他們甚至還將那些一開始在金國統治下,後來又跑到南宋疆域的北方漢人叫做“歸正人”。



辛棄疾就是這樣一位歸正人,他出生的時候,北方就已經是金國的領土,其祖父辛贊更是金國的臣子。不過,這一切都是無奈之舉,辛贊從沒有忘記家仇國恨,無數次的希望南宋朝廷能重新出兵,收復北方。辛讚的這種思想,給予年幼的辛棄疾極大震撼,辛棄疾長大之後對金國的仇恨以及對收復北方的渴望,與其祖父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公元1161年,完顏亮率兵南侵,打仗就是拼錢,拼糧食,而這些都需要老百姓出,在金國統治下的北方漢族本就食不果腹,這一下子更是備受欺凌,於是很多人選擇起兵反抗。年僅21歲的辛棄疾也毅然起兵,靠着自己祖父的權勢家產以及自己在當地的聲望,他召集到了兩千多人,並加入了耿京的旗下,深受其器重。


公元1161年12月,金軍內部產生了一些矛盾,主帥完顏亮被部下殺害,金軍只能暫時放棄南下的想法,開始後撤。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辛棄疾奉命前往南宋,與南宋朝廷商討抵抗金兵之事,辛棄疾這一走,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巨大變化。


辛棄疾走後沒多久,便有叛徒張安國勾結金人,殺死起義軍首領耿京,企圖帶領起義軍投靠金人,以此謀求個人利益。辛棄疾回來的路上得知了此事,他怒火沖天,率領着五十多部下一路狂奔趕回軍營。當時張安國正在喝酒,辛棄疾二話不說身先士卒衝入營帳,趁張安國沒有反應過來便將其制服,隨後拉到外面,陳述了事情緣由,由於辛棄疾在起義軍中頗有聲望,所以一場叛亂就此平息,辛棄疾帶着一萬多起義軍以及叛徒張安國來到南宋。


南宋政府見辛棄疾英勇無雙,便封其爲江陰籤判,這是他南宋仕途的開始,也是毀了他一生的開始。辛棄疾由於常年生活在金人統治下,所以更明白北方百姓的水深火熱,他一上任後就想着如何光復中原,解救那些百姓,他給南宋政府寫過不少北伐的建議,比如說《美芹十論》《九議》,都是不可多得的軍事著作。


南宋政府卻一直在自欺欺人,表面上對辛棄疾的建議十分看重,還多次提拔辛棄疾,實際上卻壓根沒有北伐的準備,因爲那些統治者實在是被金國打怕了,只想顧全自身,卻忘了家仇國恨。


辛棄疾太過正直,他不懂官場的黑暗,他更讀不懂南宋統治者的想法,只是滿腦子想着如何收復中原。官場中,最忌諱的便是領導不願意做的事,你卻多次去做,也正因此,南宋政府逐漸地不再重視辛棄疾,再加上辛棄疾“歸正人”的特殊身份,所以他一生最大的官職只是從四品,而且還多次被貶。



現實的殘酷令辛棄疾冷靜了下來,他中年便很少提北伐之事,因爲他知道,即便提也沒有用,但他北伐的心卻是從未消殆,他一直在等,等一個合適的機會。


公元1203年,辛棄疾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這一年韓琦曾孫韓侂冑掌權,他主張北伐,提拔了大批主戰派人員,其中便有辛棄疾,而那一年,辛棄疾已經64歲了。辛棄疾雖已年邁,可壯志未酬,他本以爲此番可以真正“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現實又給了他沉重一擊。


北伐準備的進程緩慢,但辛棄疾從未放棄希望,公元1205年,66歲的辛棄疾來到北固亭遊玩,一時感慨萬千,回憶起曾經的軍旅生活,內心熾熱無比,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一句道出千古愁。也正是寫完這首詞沒多久,辛棄疾就因爲一些諫官的特意攻擊而再度被貶。


公元1206年,韓侂冑正式北伐,史稱“開禧北伐”,與其說這是一場北伐,不如說是小孩子跟大人鬧着玩,南宋兵力本就不如金國,更兼韓侂冑準備不充分,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反對,所以北伐很快失敗,韓侂冑也被部下所殺,宋金議和。也正是在這一年,辛棄疾駕鶴西去,死前還在高呼“殺賊”,真乃死不瞑目。


辛棄疾最苦的地方,在於他沒有活在李白所在的盛唐,而是活在了一個備受欺凌卻自欺欺人的南宋,可惜的是,他到死,也沒能實現自己年少的夢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