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已經看到了關於仝卓的消息,具體的內容我就不復述了,總而言之,他被網友戲稱“翟天臨第二”

小文看到有網友評論:“芒果費了半天勁兒捧得人一點起色都沒有,自己一場直播,直接上了三次熱搜”

關於這個“應屆生身份造假的問題”,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應該就是2003年王娜娜事件,明明已經考上了大學,若干年後才發現自己的名字原來是被冒名頂替了。

其實,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這也就是小文經常重複的那句:“光亮是由黑暗烘托才顯示的如此明亮,其實我們一直明白黑暗和光明一樣,它一直都在”

01、

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不努力一定很輕鬆。

你身邊是否存在着“混水摸魚”的人選,在上班的時候打遊戲的人或者在上課的時候睡覺的人,你是否關注過他們之後的人生?

知乎上有個匿名評論點贊很高,看完後卻讓人不禁唏噓。那個回答者說,因爲家庭的關係,從小接觸的都是些富二代或者有權有勢人家的孩子。

那些孩子基本沒有什麼學習的時候,有些義務教育都沒有接受完,就開始放飛自己。在大多數時候,他們就是個紈絝子弟。

現在的他們,自己有打聽過他們的生活,有的憑藉家裏的關係成了公司負責人;有的坐上了辦公室,總之日子過得別提多滋潤。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曾經刷到過的某條新聞,內容大致就是正值壯年的人們突發心梗之類的疾病,離開了人間。

在他們之中,有的是剛出生孩子的爸爸,有的是創業的大學生,有的是生活剛剛進入正軌的小夫妻,他們的共同點是,只能靠自己。

連軸轉的工作,隨便喫兩口的飯菜,經常坐在工作崗位上,一天都不見得起來去趟廁所。就這樣熬着,從白天熬到了黑夜,最終心臟罷工,突然間停止了跳動。

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他們的手,可能還停留在鼠標上,在電腦屏幕上只剩下跳動的光標,留給家人的只剩下無盡的痛苦而已。

生活就是這麼不公平,普通人家的孩子,拼盡了全力,都不如人家生得好的孩子,最後真是獲得別人夢寐的一切,不費吹灰之力。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說:“其實,那些富二代的孩子也在努力,只是你沒有機會看到而已”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是同樣你也應該知道,他們的起點本就比普通家庭要高。

同樣的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同樣都是一樣的在拼了命的往前趕,你應該瞭解那種總是夠不着的滋味,就好像永遠都差那麼一點點,卻永遠趕不上。

這感覺就像是,我們都在不停地蹬着腳踏車追趕着夕陽,卻被身邊的轎車反超,被濺了一身的泥點子,你能做的只剩下一聲苦笑。

後來,我們才發現,或許輕鬆一直是屬於別人的,只有空虛和困苦是屬於自己的,即使你努力了也不一定能行。

02、

“蝴蝶效應”

想起之前的‘翟天臨事件’,突然對於現在的這個事件有了猜想,正好趕上的又一輪畢業季,是否又會引發新一輪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相信大家都知道,大致意思就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當初的“翟天臨事件”發酵後,導致約800萬臨畢業答辯的學子的論文難度提升,原來的努把力就能成,變成了使上喫奶的力氣也不一定能成。

翟天臨事件再回顧。

2019年2月,藝人翟天臨因在直播中,回答網友提問時,不知“什麼是知網”,被質疑博士學位論文造假。隨後,其本人微博留言稱“在開玩笑”。

同月,翟天臨就“學術風波”發表致歉信,正式申請退出北京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相關工作;北京大學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爲,對其退站。北京電影學院也公佈翟天臨事件調查結果,宣佈撤銷翟天臨博士學位。

電視劇《老中醫》,劇中所有翟天臨參演片段被要求全部刪除。除該劇外,翟天臨還有6部劇待播,全部被退。

而因爲“翟天臨學術門”事件,全國的學子畢業論文等相關學術考覈變得更加嚴格,每年期末、畢業季,隨手一翻就可見各位學子對翟天臨的深夜抱怨[我想靜靜]。

所以說,明星立人設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文化,還要立“學霸”人設。

我們先不說各位‘臨時抱佛腳’的這件事情,單說爲什麼每次只有事件出現後纔會引起相關的重視,並在一段時間後捲土重來?

又或者,娛樂圈的“學霸人設”成爲了教育界的“試金石”?人設崩塌,成了最大的‘蝴蝶效應’?

我記得,有個教授父親曾經和自己的兒子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要考大學,請你憑着真材實料去,千萬不要弄虛作假。一時的成績並不代表什麼。萬一你憑着假的成就獲得讚揚,在日後被人發現了,纔是真正的貽笑大方。”現在想來,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只是希望,不要總是在事情發生後再做事後諸葛亮,這樣的亡羊補牢,真的爲時已晚。

03、

努力是不是沒有結果?

我記得很早之前的一句心靈雞湯:“你努力了都不一定能看到希望,不努力就一定看不到希望。”

話題回到開頭的那個事件,其實他鼓勵自己沒錯,向着自己心儀的學校努力更沒錯,錯就錯在他篡改了自己的身份,還堂而皇之的說出來。

這對於和他同期而且成績相當的考生來說,這就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

他讓我想起了人民網對於這件事情的評價:

“他像是在挑戰權威性,讓人質疑高考的公平性。甚至不自覺的帶上的那些毫不在意和洋洋得意,把這場考試看作是對自己最公平的機會,是多麼的可悲。”

努力是每個人爲了自己的目標應該做的事情,可是太多的不公平就擺在那裏,你如果僥倖獲得了那份本不屬於你的榮譽,請你保持安靜。

假如有天你被公之於衆,請你繼續沉默,因爲有些罪責,並不是道歉就能解決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