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年十月,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得手,与陆逊一起很快占领了江陵和公安等地,随后又攻克了宜都、秭归、枝江、夷道、房陵、南乡等地,封锁了荆州地区与益州之间的通道,对关羽形成了包围之势。陆逊的书信让关羽得意忘形,认为陆逊将继续实行鲁肃在位时与自己保持的良好关系,于是便不假思索的将镇守荆州以防备东吴偷袭的军队调往襄樊前线,全力对付曹军,如此一来,荆州的守备力量顿时变得异常的薄弱。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荆襄之战,向曹仁、吕常镇守的襄阳、樊城发动大规模进攻并取得了水淹七军的重大胜利。东吴集团眼看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故意以当时毫无名气的陆逊代替吕蒙担任东吴荆州地区的最高指挥官。
陆逊的上任之后,立即给关写了一封信以麻痹关羽。陆逊的书信让关羽得意忘形,认为陆逊将继续实行鲁肃在位时与自己保持的良好关系,于是便不假思索的将镇守荆州以防备东吴偷袭的军队调往襄樊前线,全力对付曹军,如此一来,荆州的守备力量顿时变得异常的薄弱。
同年十月,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得手,与陆逊一起很快占领了江陵和公安等地,随后又攻克了宜都、秭归、枝江、夷道、房陵、南乡等地,封锁了荆州地区与益州之间的通道,对关羽形成了包围之势。
此时远在襄樊前线的关羽猝不及防,在得知荆州被袭之后依然犹豫不决,直到曹操的援军在襄樊一线实现成功阻击、眼看夺取两地无望之时,关羽才如梦方醒,匆忙率军回援,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关羽回军的一路上多次遭到东吴军队的重重堵截、追击,军队人数不断减少、士气低落,最终兵败麦城,与关平、赵累一起被东吴军队俘虏,于同年年底被杀,荆州也落入了东吴集团之手。
关羽的失败,是汉末三国纷争中蜀汉集团的一个悲剧。它不但改变了三国的政治版图,也使得诸葛亮的战略构思化为泡影。从建安二十年七月至十二月,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关羽就从威震华夏变成了死于非命,这个突然的变故不禁令人想到了另外的一个话题: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对关羽展开救援行动呢?难道是坐视不理吗?其实,历史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
首先,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并非是诸葛亮“隆中对”中开始对曹操展开两线作战、彻底消灭曹操的最佳时机。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主要是看准了曹操集团内部不稳、凉州和淮南地区疲于奔命的有利形势,并针对襄樊地区曹军守备薄弱而发起的。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一举夺取中原地区,而是利用以上的种种有利条件尽快占领襄樊地区,为以后发动两线作战夺取襄樊这两个重要的桥头堡。
就襄樊地区曹军防守情况来看,凭借关羽的军力达到这个战略目标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并不需要刘备进行大规模的增援。不过,关羽的这个战略愿望随着孙权迅速结束合肥之战、曹操得以从合肥、淮南地区调集军力对襄樊进行增援而破产。
但是就在这样的局势下,关羽还是取得了“水淹七军”的重大胜利。由于荆州离益州路途遥远,关羽从失败到被俘之间的时间间隔只有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刘备、诸葛亮能不能得到关羽及荆州方面的确切消息尚属疑问,更谈不上如何去援救了。
其次,另外,在《三国志吕蒙传》及注引《吴书》中还有两个重要的记载:这两段记载中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吕蒙自开始对关羽发动偷袭时,就已经把关羽后方的联络、通讯系统完全破坏了,造成身在樊城的关羽竟然不知道江陵、公安的情况。同样的道理,远在益州的刘备与诸葛亮得到消息的时间就更晚了。因此,来不及进行营救是更加合理的解释。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