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到這個時候大明前半截最爲波瀾起伏的歷程已經走完了,現在讀者朋友應該明白朱棣、朱高熾、朱高煦、朱瞻基、朱祁鎮和朱祁鈺的關係了吧。與朱高熾的身胖體虛相比,朱高煦和朱高燧反而與英武善戰的父親更加神似,因而對從小在軍營裏滾大的朱棣來說,將朱高熾確立爲接班人只是“立嫡立長”傳統下不得已的舉措。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同時也是明朝的第四任皇帝,廟號仁宗。在此人登基之前,大明分別經歷了洪武皇帝朱元璋、建文皇帝朱允炆和永樂皇帝朱棣。朱棣的皇位是從侄子朱允炆手中奪來的,所以從朱棣以後的明朝皇帝在傳統士大夫眼中均爲“旁枝餘脈”。

朱高熾作爲建文皇帝的堂兄弟,起先只有一個“王世子”的名分,不出意外的話在父親朱棣死後可以繼承爵位成爲下一任藩王。不過從公元1399年開始,燕王起兵造反,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拉開帷幕,朱高熾的人生不可避免地跟隨父親的戰車一同改寫。


除長子朱高熾之外,朱棣尚有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三人均系徐王妃嫡出,但性格稟賦卻迥然不同。與朱高熾的身胖體虛相比,朱高煦和朱高燧反而與英武善戰的父親更加神似,因而對從小在軍營裏滾大的朱棣來說,將朱高熾確立爲接班人只是“立嫡立長”傳統下不得已的舉措。

在靖難戰爭相持最爲慘烈的時候,朱高煦得到了父親的許諾:“世子有疾,汝當勉勵之”,僅這一句話就換來了朱高煦奮不顧身的輔佐和協助。數百年後的今人無法確定朱棣當時這樣說究竟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但我寧願相信在那個生死未卜的境地,他還是有意立朱高煦爲世子的。


雖然父親的暗示讓自己看到了頂替大哥的希望,但只要稍微瞭解一下朱棣的生平和爲人,就該明白這種話絕對不能當真,尤其是在文官集團足以改變皇帝的決策的時候。朱棣是一個把流氓的無恥和帝王的尊貴融爲一體的集大成者,在他的生命裏,撒謊、抵賴、卸磨殺驢等等類似的事情一樣不落。朱高煦呀,你還是太年輕!

果不其然,當已經登基稱帝的朱棣剛一流露出改立太子的意思,立馬遭到文官集團的瘋狂反對,爲了平息輿論,朱棣又把朱高煦拉出來當替罪羊。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朱棣厲聲斥問:“朕什麼時候說過‘世子身體不好,你要努力’的話?”


滿腹委屈的朱高煦只能硬着頭皮回答:“皇上沒說過,是我自己胡說八道”,可事實上你明明就說過嘛!如此戰戰兢兢地過了多年之後,兒子們終於熬死了雄才大略的永樂皇帝,隨後朱高熾以皇太子的身份正式登基,年號洪熙。

不過穿上龍袍僅僅一年之後,短命的洪熙皇帝便一命歸西,緊接着繼位的是被朱棣生前稱爲“好聖孫”的朱瞻基,廟號宣宗。與朱元璋和朱棣相比,仁宣二帝的統治手段要相對溫和得多,也正因爲如此兩人才在歷史上留下“仁宣之治”的美名。


值得一提的是,仁宗朱高熾雖然在位只有一年,但後世對其的評價卻極高。朱棣以一介藩王造反起家,功成之後對建文舊臣大肆殺戮,所以終永樂一朝大明的氣氛都相當恐怖。

而朱高熾登基後最大的舉動就是改變了肅殺氛圍,其中就包括赦免靖難遺孤,當被打壓多年的建文舊臣被悉數平反之後,士人階層才重新接納朱棣一脈。及至宣宗,朱瞻基繼續朱高熾的修養政策,儘管武力不那麼強盛,但社會生產卻得到空前發展。


朱瞻基三十八歲駕崩,兩子朱祁鎮和朱祁鈺先後稱帝,這便是“土木堡之變”前後的明英宗和景泰帝。不過到這個時候大明前半截最爲波瀾起伏的歷程已經走完了,現在讀者朋友應該明白朱棣、朱高熾、朱高煦、朱瞻基、朱祁鎮和朱祁鈺的關係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