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颍川因为郡内的颍水而闻名,根据《格格春秋·赵广汉篇》的记载,当时的颍川郡豪门大族通婚联姻,势力盘根错节,地方官员又无所作为,还与其狼狈为奸。举报箱的发明者就是西汉时期的赵广汉,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举报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为了方便和鼓励群众参与,打击各种不利于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贪污腐败行为,会设置举报箱。举报箱的设置意义重大,为治理一些疑难杂症,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那么,你知道举报箱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举报箱的是谁?

举报箱的发明者就是西汉时期的赵广汉,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举报的人。

赵广汉是西汉中期时期的人物,主要事迹在汉昭帝和汉宣帝两朝。他是西汉时期的名臣,在历史上以清官闻名。他不畏权贵,打击贪官污吏。

而让他一炮而响的就是在他担任京兆尹一职的时候,处理杜建贪污案。

京兆尹就是管理长安大小事务的官员,类似于今天的首都市长一职。

这个职位可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众所周知,长安乃是豪强富贵、皇亲国戚聚集之地,简单来说,随便扔个砖头都可以砸到一个官。

所以说,在这种地方担任官员,官员们办起案子来相当棘手,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稍不注意就得罪了哪位权贵。

赵广汉担任京兆尹之后接手的第一件案子便是如此。

有一个叫杜建的人,此人主管工程,因为曾经主持营造了平陵工程,而在朝中积累了不少人脉。有了关系后,他就不老实了,开始大肆贪污。

赵广汉知道后,先是警告了他,但此人根本没把赵广汉放在眼里。赵广汉见这个杜建敬酒不吃吃罚酒,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此人抓了起来。谁知道不抓不要紧,一抓吓一跳,杜建果然不是盖的,人脉很广,替他说话打点的大大小小官员很多。有给钱的,有威胁的,总之,只有一个意思:杜建此人不能动。

那么,赵广汉吓到了吗?

没有。赵广汉铁定了要法办此人,没有任何讲情的余地。说来说情都没用。

最后大家看说情没用,居然想起了劫狱营救杜建。赵广汉警告说,劫狱可是灭门的大罪,希望你们不要铤而走险。

很快,杜建被处斩弃市。

而赵广汉借此事给京城所有干部队伍上了一课,从此,京城的大小官员都不敢顶风违纪了,而赵广汉也引起了上面的注意。

很快,他就被委以重任,担任颍川郡守。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呢?

颍川因为郡内的颍水而闻名,根据《格格春秋·赵广汉篇》的记载,当时的颍川郡豪门大族通婚联姻,势力盘根错节,地方官员又无所作为,还与其狼狈为奸。结果,颍川郡刑事案件急剧增加,盗贼横行,郡内市民深受其害。

赵广汉到任后,很快发现,颍川郡之所以难搞,主要在于原氏、褚氏两大豪门。这两大豪门互结姻亲,互相扶持,互相照应,豢养朋党,横行不法。

赵广汉决定擒贼先擒王,干掉这两大家族,一切就好办了,但问题是,风险很大。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刺激豪门大族,他们联起手来对付自己,就麻烦了,怎么做呢?

赵广汉思虑多日,最终想出了一个一箭三雕的办法。

首先,他派人在各地设置竹简,形状像瓶子,口很小、全封闭,除非将竹筒打碎,不然绝对无法取出里面的信件。其实就是一种能进不能出的陶制大罐子。

实际上,这个设置,类似于保密信箱。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举报箱,而赵广汉也是中国历史上举报箱的发明者。赵广汉发明的这个举报箱对以后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汉书》记载:“又教吏为缿筒,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

当然,赵广汉发明的举报箱在当时叫“缿筒”。

设置举报箱的同时,赵广汉发布公告说,鼓励郡内的民众匿名举报,并承诺所有的举报信件绝不外泄,看完即毁。如此一来,那些深受豪门大族迫害的郡民,纷纷写信举报,揭发哪些豪门大族的罪行。甚至,有些敌对的豪门势力,也互相写举报信,报复和打击敌手。

与此同时,赵广汉会耍点小花招,他有时会故意把检举者说成两大犯罪家族中的成员,让犯罪分子互相猜疑,互相仇视,从根本上瓦解了犯罪集团。

最终,赵广汉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原氏、褚氏两大豪门势力,经过赵广汉大刀阔斧的整治,颍川境内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赵广汉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打一个翻身仗,与其说是发明了举报箱,倒不如说是发动了群众,走群众路线的方针,依靠群众,把广大群众当成运动的主力军。

而赵广汉因为治理颍川有功,再次被调到京城。

不过赵广汉这次回到京城后,有些飘飘然了,居然纵容自己的门客售卖私酒,还以杀人罪诬告魏相。最终跟魏相闹的不可开交。

而朝中一些大臣开始看赵广汉不满,纷纷举报弹劾赵广汉侮辱大臣、以私害公、败坏教化、不道。

于是汉宣帝下令廷尉审讯赵广汉,赵广汉承认了自己的枉法事实。最后汉宣帝下令腰斩了赵广汉了。

可怜,中国历史上举报箱的发明者赵广汉就这样被自己折腾死了。所幸的是,他依然以清官而闻名后世,或许,这是他最好的安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