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要讓體育成爲伴隨孩子一生的禮物,家長的作用無疑更重要。雖然近年來體育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很多教育工作者將體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體育課不再是被大量擠佔的對象,孩子們也有了參與更多體育項目的機會,但要徹底轉變體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弱勢位置,仍然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家長、社會等各方面形成更強烈共識、更強大合力。

今日是“六一”國際兒童節,什麼是我們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在物質選擇極大豐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意識到,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健全的人格纔是對孩子最重要的。對此,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早有箴言: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就在上個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對孩子來說,健康是“1”,只有這個“1”得到保障,未來纔有在後面加上無數個“0”的可能。

健康從哪兒來?體育責無旁貸!一次次的學生體質監測顯示,孩子們肥胖率、近視率長期偏高,整體身體素質堪憂,這和一直以來中國教育更重視文化課學習、相對輕視體育有相當的關係。雖然近年來體育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很多教育工作者將體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體育課不再是被大量擠佔的對象,孩子們也有了參與更多體育項目的機會,但要徹底轉變體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弱勢位置,仍然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家長、社會等各方面形成更強烈共識、更強大合力。

教育部門和學校能給孩子的體育禮物簡直太多了,大到“指揮棒”確定方向,小到某個學校引入一個特色體育項目、聘用一個好教練,都可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真正有益的改變。記者近年在採訪中遇到過很多個類似的場景:一個個長着紅撲撲笑臉的孩子用笨拙稚嫩的語言向記者形容有多麼多麼喜歡某位體育老師或教練。你能清晰感受到,那份喜歡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這樣的喜歡是可以伴隨一生的。

而要讓體育成爲伴隨孩子一生的禮物,家長的作用無疑更重要。我們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如果家長們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擔心孩子玩個單槓都會受傷、體育會影響學習這個層面,如果家長們依然是每天抱着手機陪伴孩子或只會督促學習,那麼無論教育部門和學校多麼努力,體育教育恐怕只會是事倍功半。記者有位朋友,40歲以前幾乎不運動,當有一天他的女兒愛上了梅西、愛上了足球,已至不惑之年的他也學着走上了球場。雖然球技幾乎不可能提高了,但他無疑給女兒送上了最好的禮物。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很多家長非常頭疼怎麼跟電子產品“搶孩子”,或許,體育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竟對孩子們來說,體育更多的就是玩——同樣是玩,體育的魅力不會輸給其他任何類別,而孩子們可以從中得到的還有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團結的意識、開朗的性格等一系列珍貴的附加價值。

如此,何不趁着“六一”將至,爲孩子準備一份體育禮物呢!那可以是一隻足球、一輛自行車,也可以是偶像的同款球鞋、球拍,可以是孩子喜歡的培訓課、想要的打球時間,甚至可以是一個去看奧運會的承諾、一次“圍觀”偶像的機會……

願每個孩子的禮物單裏永遠都能有體育的一席之地,願體育能成爲孩子們一生中最好的禮物!

據新華社電

題圖: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家住貴陽市花果園的9歲小朋友朱皓嫡(前)和鄰居小夥伴陳熙妍一起在家附近的公園練習舞蹈。由於疫情影響,她們已經五個月沒能去舞蹈班練舞了,但這並沒有影響她們練舞的興致。“舞蹈讓疫情在家的我找到了快樂,也鍛鍊了身體,我希望自己長大也能成爲像舞蹈老師那樣能歌善舞的人。”朱皓嫡說。

新華社

來源:福建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