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說Model 3是電動車中操作性最強的B級車,那麼P7的體驗,會讓你覺得小鵬這家新造車勢力,正在努力“追最強”這個方向發展。這裏,非常期待P7能夠像Model 3 性能版一樣,在未來更新動力輸出模式(賽道模式),將雙電機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TechWeb】5月,小鵬汽車邀請北京的一批媒體到海淀機場參加P7的場地試駕。3個小時的體驗下來,感受還是很多的,畢竟這款車是小鵬繼G3之後,第一次在轎(跑)車型中的嘗試,非常值得聊一聊。

image1

當然,由於是場地試駕,我們重點圍繞整車動力、底盤和外觀內飾談,極具誘惑力的706Km續航和L2.5等級的輔助駕駛等功能,沒能在這次封閉場地中淋漓展現。

image2

先說優點:

1、P7應該是24~34萬價位中,動力性能相當拔尖、操控性媲美百萬性能車的一款車型。

2、P7既能滿足日常需求,又能週末下賽道。

3、比Model 3更適合國內用戶的智能座駕、交互系統。

4、論舒適性、靜謐性,稱ta是實力派有理可依。

首先,不少網友反饋,覺得P7車身和Panamera十分相似。

image3

圖:P7(上),保時捷Panamera(下),注:P7基本參數長寬高:4880mm /1896mm / 1450mm軸距:2998mm二代永磁同步電機百公里加速 4.3~6.7s

確實,實車非常相似!單純對比側視圖,P7和Panamera有異曲同工之處。

得利於能量密度高達170Wh/kg、110mm的超薄CALT電池包,P7的車體高度控制在一個較低水平,這是電動車的優勢—底盤電池進一步依靠自重提升車體穩定性。

所以說小鵬的策略很清晰,同樣是四門家用轎車、以及不可被忽視的高性能基因。

如果說Model 3是電動車中操作性最強的B級車,那麼P7的體驗,會讓你覺得小鵬這家新造車勢力,正在努力“追最強”這個方向發展。

主觀講,P7的底盤是區別於國內其他新能源車型的。我之前體驗Aion S、秦EV時,重心高度在腰部以上,P7則在腰部偏下,幾臺車入彎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看到這篇評測的鵬友們,咱實話實說,G3的懸掛是偏硬的,配合高動力回收,每次稍微減速,後排乘客的體驗就沒有那麼舒適。

P7給我的感覺,是這輛車從工程學角度,逐漸注重底盤質感,並努力調教到最優。

image4

前雙叉獨立懸架,偏剛性,傾角小。上圖是在ECO模式、40~50km/h車速下入彎,可以看出車身傾角被控制在較小範圍。

不少媒體進行麋鹿測試,給出的78、79km/h的成績,和前懸掛的調教有很大關係。

image5

在急速繞樁中,P7(四驅)給駕駛者很足自信。個人感覺,入彎指向性是介於Model 3和寶馬新3系之間,前半彎車頭牽引,後半彎後電機發力。

這裏,非常期待P7能夠像Model 3 性能版一樣,在未來更新動力輸出模式(賽道模式),將雙電機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同樣的動作,和Model S進行對比,P7出彎後修正速度略勝一籌,沒有拖泥帶水。

image6

快車配好剎,前後四隻Brembo(佈雷博)與小鵬的聯名卡鉗,可以說是基本拿下了大多數年輕轎跑愛好者的胃口。

image7

看到Brembox小鵬卡鉗那一刻,我突然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2020年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商中,大法SONY就在自家首款概念車VISION-S上,採用了Brembo卡鉗。不得不說,Brembo已經在多個節骨眼上,把自己和智能車概念進行了深度捆綁。

image8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給媒體試駕的P7,基本算是最接近量產車的設計了。

從司機左手到副駕右手能夠觸及的部位,採用了新能源車中,最帶“味”的貫穿設計。除了給方向盤騰地方的凹處,坐在後排中央向前看過去,左右貫穿,幾乎沒有多餘的小部件。如果需要操控,都可以在屏幕裏找到對應的按鍵;空調出風口,同樣是一條線,調節風向,滑動屏幕就好。

如果非要挑骨頭,我覺得唯一不應該出現在駕駛員視野中的,就是高性能版本搭配的丹拿Dynaudio劇院級音響系統,原裝進口18揚聲器,7.1.2聲道里面,前擋風玻璃下方兩個揚聲器,凸出來的感覺,給強迫症患者帶來了感官挑戰。

image9

P7中控屏幕和G3完全不一樣。G3,豎屏,接近手機的感覺;P7,橫屏,更像iPad。來試駕的鵬友們衆說紛紜,有說橫屏好、更有邏輯性,有說豎屏好、學習曲線平緩。

爭論沒多大必要,糾結的話,BYD唐歡迎你。(PS.豎屏K歌看詞確實方便呢)

image10

·在車內的感受。噪音控制和智能座駕體驗如何?

一句話,巴適得很。

·NEDC續航706公里,實打實麼?

“706km”。看過小鵬發佈會的讀者,肯定對這個數字熟悉。

但在官網上,能達到706公里NEDC的只有後驅超長續航的智行版(¥254,900),同樣電量的智享版(¥266,900)、至尊版(¥276,900),都沒有達到這個數字,只有656公里。

原因就在於智行版去掉了XPILOT系統,也就是說道路居中輔助(LCC)、全速自適應巡航(ACC)都用不到,毫米波雷達這種硬件也被去除在外。

image11

然而,FDM前車距檢測、FCW前向碰撞預警、甚至是AEB自動緊急制動,都在50公里數據面前犧牲掉,就有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了。

我個人是不推薦選購沒有XPILOT的版本,畢竟基於毫米波雷達的主動安全,現在在燃油車上都是基本配置,更不用說是小鵬這類主打智能汽車的新造車品牌。

使用XPILOT是非常好的體驗,是小鵬的靈魂。所以,“+50公里”續航,和輔助駕駛比起來,各位自己下單前衡量下。

我們在場地內試駕的全部是四驅高性能版,多出一臺電機,續航壓縮到552公里,足夠日常出行、上下班,平日可以跑跑短途、山路耍一耍。

image12

圖:高性能版本的辨識特徵--黑輪轂+R19米其林標。

·那,爲什麼說P7是有侷限性的?

不是黑P7,每臺車都有它的侷限性。

P7的侷限就在於,過於精準的定位到年輕人,甚至沒有上下浮動,侷限在“25~35歲”這一範圍。

能夠接受P7的種種新潮設計、價格與駕乘感受的,大概率是那些有一定積蓄、有穩定收入來源、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年輕人。

在旁觀Model 3一遍遍蹂躪韭菜的同時,期待着P7能夠成爲一部完美替代品的。

然而有個性、局氣、想表達“與衆不同”的購車者,反而對着P7沒有多大欲望,更是容易被新3系、CT5等BBA、美系派系大馬力車吸引(有指標除外)。

太新潮,反而成了種束縛。

image13

我稀罕小鵬,因爲XPILOT真的NB,國內同價位你找不到另一輛全速域LCC車型,ACC速度曲線精準到讓你察覺到前車輕點了剎車。

所以,以上種種利弊關係,希望新鵬友和老鵬友,有機會親自開P7上路體驗下。(圖、文/胥崟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