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兩天筆者看到最多的好消息,就是臺積電爲了在120天過渡期內,替華爲生產更多的高端芯片,正在積極從AMD、高通、聯發科、英偉達等客戶那裏給華爲協調產能,希望他們把自己的份額先挪一部分給華爲。尤其是一些關於華爲芯片的好消息,甚至讓人覺得華爲完全有機會無視美國的限制,繼續在5G、智能手機等領域引領全球。

近日,美國宣佈將針對華爲修改直接產品規則,進而升級對華爲芯片供應鏈的限制措施,要求凡是使用了美國技術和設備的芯片廠商,在爲華爲提供產品或服務之前,都必須事先取得美國的許可。這也是到目前爲止對於華爲芯片最爲嚴厲的限制,試圖徹底阻斷華爲的自研芯片之路,意圖十分明顯。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消息一出,雖然華爲只是發了個簡短的聲明,但國內外媒體和網友聲援華爲、支持國產芯片崛起的聲音,在這幾天卻頻頻登上熱搜。有分析華爲能否頂住打壓走出困境的,有給華爲出謀劃策的;有建議華爲把希望寄託在中芯國際身上的,也有人認爲華爲應該繼續求助於三星和臺積電;有人爲怎樣才能取得高性能的光刻機而操心,也有人覺得彎道超車纔有機會。

總之,除了極少數網友對華爲的將來極度擔憂之外,更多的人對華爲芯片再次突破美國的封鎖,對我國高科技的崛起,偏向於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尤其是一些關於華爲芯片的好消息,甚至讓人覺得華爲完全有機會無視美國的限制,繼續在5G、智能手機等領域引領全球。雖然這也是很多國人所期盼的結果,但現實顯然沒有那麼多值得樂觀的東西。就拿這兩天頻繁出現的關於華爲芯片的幾個好消息來說,究竟哪一個最有可能是真的呢?在筆者看來,每一個的真實性都值得懷疑。

這兩天筆者看到最多的好消息,就是臺積電爲了在120天過渡期內,替華爲生產更多的高端芯片,正在積極從AMD、高通、聯發科、英偉達等客戶那裏給華爲協調產能,希望他們把自己的份額先挪一部分給華爲。這聽起來是臺積電替華爲着想,好像也符合邏輯,但仔細分析卻很難站得住腳。首先,這些客戶的芯片生產計劃,是與後續的手機、服務器等產品計劃息息相關的,有的還對接有下游客戶的產品計劃,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確定,很難做大的調整,更不用說這些華爲的競爭對手是否願意捨棄自己的利益幫助華爲了。

其次,按照美國最新的限制要求,只有在5月15日之前已經進入生產流程的華爲芯片,才被允許在120天過渡期內繼續完成生產並交付。如果華爲7億美元的新訂單是真實的,那也是在更早的時間就確定並排產了,臺積電能接受訂單,肯定已經綜合考慮了產能,或者早已經協調好產能。因此,臺積電最近努力給華爲協調產能的消息,其真實性也就值得懷疑。當讓,臺積電爲了確保華爲訂單能夠在限期內交貨,加班加點地趕工,或者微調一下其他客戶的訂單,還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個好消息,就是說華爲正在請求臺積電和三星,專門爲華爲打造不含有美國設備和技術的生產線,甚至還有消息說三星已經把這樣的生產線提供給華爲試產了。如今在芯片製造設備領域,頭部的供應商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日本,還有荷蘭光刻機供應商ASML,幾乎都與美國技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即使不用美國設備,臺積電和三星敢用ASML的光刻機和日本設備給華爲製造芯片嗎?退一步講,如果能夠組建純粹不含美國設備和技術的生產線,華爲何必要去求臺積電和三星呢?直接幫助中芯國際建這樣的生產線不是更好嗎?因此,非美系生產線的說法,也有些不合情理。

還有消息說華爲正在反制美國,從美國撤回了多少工廠和技術,且不說華爲在美國早就沒有多少業務,即使還有,以美國對華爲的打壓手段,現在想要從美國轉移技術談何容易。至於說臺積電請來了前英特爾的高管,主要目的肯定不會在於遊說美國同意臺積電與華爲繼續合作,更多的是爲了在華爲事件以及在美國建廠的過程中,與美方討價還價,爲臺積電爭取最大的利益。

這些看似對華爲有利的好消息,不知道最初是從哪裏傳出來的,也難以揣測發佈者的目的何在。但這些消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華爲自研芯片的命運,建立在了外部的同情和幫助的基礎之上,這顯然是靠不住的。美國打壓華爲的決心短期內不會改變,遏制我國高科技發展的策略也不會變,真正的突破還得靠我們自己,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然,好消息還是有的,比如華爲這兩年在芯片和其他零部件方面做了大量的儲備,再加上120天的緩衝期,至少還給我們留有兩年左右的窗口時間。與此同時,以中芯國際爲代表的芯片製造、設備、材料等領域,近兩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今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也空前增加,給自主研發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和氛圍。只要我們做好規劃和佈局,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做研究,解決芯片等高新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一定指日可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