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十堰,一名安裝工師傅將自己七歲的孩子帶到了僱主家裏,因爲學校尚未開學,家中又無人照料,這位師傅只能讓孩子跟着自己到施工現場。視頻中,孩子乖巧地蹲在電視櫃旁寫作業,安裝工師傅則在一旁認真工作,這暖心的一幕被僱主張先生拍下,發佈在了網上。

通過視頻中男孩的言行就能看出,這是一個被"愛"澆灌長大的孩子,雖然身爲安裝工的父親沒有時間陪他玩耍,卻將他時刻帶在身邊,讓他看到父親在努力奮鬥,這何嘗不是一種安靜的陪伴呢?所以在本該肆無忌憚玩耍的時光裏,男孩也懂得如何去體諒父母,做一個乖巧的孩子。

7歲男孩"不一樣的童年生活"引發了網友集體"淚奔",大家在心疼他懂事、乖巧的同時,也在心裏默默爲他祝願,在未來漫長的生活裏能夠被溫柔對待。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總能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刺眼的詞彙:"10歲男孩腳踢母親""13歲男孩殺害10歲堂妹"一個個駭人聽聞的事件不斷刷新着大家對"少年"這個詞的認知。

梁啓超在其《少年中國說》中發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鄭重宣言,讓大家對少年一代寄予期待和厚望,可是,爲什麼總會有些"問題少年"偏離了原有的成長路線?

說到底,"問題少年"的存在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現如今人們生活與工作的節奏不斷加快,許多父母因爲工作太忙而抽不出時間教育孩子,乾脆把孩子丟在爺爺奶奶家,從此缺席了對孩子一生成長最重要的童年。老一輩人教育理念的滯後,導致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於是一個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混世魔王"便產生了。

此外,很多父母即使身體沒有"缺位",情感上也有或多或少"缺位",更多家庭的親子關係是處在一種"默片"狀態,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的橋樑。很多時候,父母因爲不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便讓一部手機、一臺電腦、一扇緊閉的房門隔絕了親子之間的交流,情感上的空虛讓孩子的童年蒙上陰影,繼而去尋求別的安慰。

但是,"忙"真的是家庭教育缺位的理由嗎?相信大家都可以從開篇那位安裝工父親的行爲裏找到答案。老話說得好: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陪伴,不要以工作忙沒時間爲藉口,將孩子不斷推離自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教育從來不會因爲沒有時間而缺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