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明星”“偶像”的身份之下,让自己的言行符合人设就成为了身份规则给予仝卓们的要求与限制。如果说曾经的人设营销是黑历史明星们的遮羞布,那么直播以及直播利益的诱惑,则是让许多仝卓这样的明星自投罗网。

「别用蠢和傻,遮蔽错与对」

<<<

翟天临可能也没有想到,沉寂了一年之后自己还能再上热搜。

作为从主打“有内敛、有礼貌、有才华偶像”的节目《声入人心》出来的选手,仝卓尽管和另一个选手高天鹤出现过一些花边新闻,但在专业方面依然可以被列为优质偶像的范畴。

但就在昨天,仝卓在直播中自曝因为要考取某些学校,而通过一些方式将往届生的身份改为应届生。

此番言论一出,网友纷纷联想到一年前因为直播自曝“不知道知网”而被一查到底的翟天临,许多人都很惋惜如此一个优质偶像,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口风不严,走了翟天临的老路。

△ 翟天临事件直播截图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网友觉得仝卓所谓的“情商”不高,是因为打心底漠视规则,背后反映的不良风气更加令人气愤。

是一个明星的没落,还是一次社会揭丑?仝卓事件背后除了关于谨言慎行的讨论,对于社会规则模糊的重视或许要来的更加重要。

如果说直播时代之前,娱乐圈一直在 “造神”,那么在当前“万物皆可直播”的背景之下,明星的事业重心似乎更多是在走下神坛,变成一个值得被喜爱和亲近的朋友。

但是,收益和风险永远是并存的,直播的诸多特性使得习惯了用“剧本”交流的明星,在和庞杂流动的观众交流中,很容易忘记本该属于自身形象定位的说话原则,最终“因言获罪”。

前段时间,《清平乐》中深受大家喜爱的“怀柔CP”赵徽柔与梁怀吉的演员——任敏以及边程遭遇了“直播事故”。14岁的男演员边程在整个直播过程中,不断开任敏的玩笑,并用嫌弃的语气说任敏长得不好看。

许多网友说,边程在之前的采访当中说话回答都很有礼貌,实在想不通他为什么会在直播当中说出这些奇怪的话。事实上,仝卓在之前的各种综艺中也并非是一个骄横跋扈的形象,只不过直播时间长、随机性强的特点,导致了他和边程很难坚持一贯的人设。

△ 边程在直播中对任敏言语不尊重

人设作为娱乐圈形象营销的主流方式,其诞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欺骗粉丝、让明星们陷入“翟天临”式的危机。尽管明星本质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是其具有的商业价值,其实来源于优点集合构成的“形象商品”

这一套营销方式在媒体资源有限、明星曝光可控的传统时代,的确是一个提高自身形象正面度的很好方式,但是进入到直播时代之后,可包含信息较少的人设便很难满足直播间的观众的需求,明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不断暴露人设背后的自我来换取直播内容的丰富就成了有一个不得不的选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直播的出现让人设营销成为了当前明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如果说曾经的人设营销是黑历史明星们的遮羞布,那么直播以及直播利益的诱惑,则是让许多仝卓这样的明星自投罗网。

尽管此次事件的负面属性没有太多争议,但是不同观众对于仝卓错在哪里的理解却有所不同。

有的网友将仝卓自曝称之为“口风不紧”,还有的人认为“这么大年纪的人,怎么一点都藏不住事儿”,更有甚者表示“仝卓父母和帮他改身份的人被仝卓害了”

细细品味这些留言,可以发现很多人把仝卓的行为当做是一次“职业上的失误”,或者是“情商不高”的表现,将原本很严重的一次教育舞弊,变成了“圈内人”对于潜规则秘密的背叛。

相较于仝卓人设的崩塌,许多人对此次事件关注焦点的偏移更加令人担忧。

知乎用户“吴长安”在仝卓事件的知乎问题下这样说道:“为什么这类人都喜欢自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根本不觉得那是错。如果单纯以为他们是傻那也不对,只怪走捷径和有特权,是他们生命里的理所应当。”

△ 知乎上对于仝卓事件的看法

如果大众都把仝卓事件的焦点认为是“如何做好一个明星?”,那么对于特权阶级在教育上的不当获利就会被大众所忽视。 无论是吹嘘“学霸人设”的翟天临,还是感慨“复读改身份好辛苦”的仝卓,他们自身其实代表了当前社会上 潜规则逐渐变成“前规则” 的现实。

对于很多手握权力的人来说,利用权力制造便利是一个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在上升渠道较为复杂的娱乐圈,埋头苦干被认为是一种不聪明的做法,利用一切便利换得地位的提升才是“正道”。

这才是仝卓事件最需要被关注的地方,然而在“蠢”和“傻”的评价当中,仝卓修改往届生身份事实的“对”与“错”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行事方式优劣的判定。

△ 有人认为仝卓是“脑子不好”的表现

事实上,如果单纯从直播角度来看,仝卓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如实告诉大众自己做过的事,从来都不应成为一个“错误”,一种“不该”。只有当大众认为维护潜规则、维护特权是正确的时候,仝卓的直播间里的口不择言,才能被称之为一个错误或是失误。

认为仝卓直播中说错了话,是对于这次事件最大的误解。

但是,大众这种将明星自曝看作不聪明行为的惯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我们普遍习惯于身份规则之后,对于道德和法律的模糊。

除了作为一个自然人,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并且每个身份都有专属的行为规范。正如开头所说,明星由于需要提供外貌以及性格上的优点,来满足粉丝的需求,因此才出现了形象商品性质的人设营销。在“明星”“偶像”的身份之下,让自己的言行符合人设就成为了身份规则给予仝卓们的要求与限制。

△ 营销号对仝卓事件关注的在于“情商”

而在生活中,这种身份规则也很常见。 在以宗族架构为核心的古代民间社会中 , 人们被提倡隐瞒亲人的罪行,不检举不告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亲亲相隐” ,这是非常典型的身份规则与法律的冲突。

面对亲人的罪行,法律和 公德要求我们从理性出发,惩恶扬善,但是亲情与家庭中的身份规则又要求我们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并最终用身份规则取代法律与公德,建立一套现如今看起来并不符合社会正义的行为评价标准。

无论是亲亲相隐还是仝卓事件,其背后反映出的都是身份规则对于道德法律判准的模糊甚至于取代。在这种习惯性认知下,很多人不仅会下意识认为仝卓没能“当好一个明星”,甚至如果今天是一个普通人不小心在网络上暴露自己教育舞弊行为,他们也会感叹这个人说话做事不聪明,害了自己身边的人。

这就是身份规则模糊道德法律判准的危害,也是潜规则得以长期存在并被很多人合理化的结果。 或许,在职业、家庭等领域,每个人都需要遵守不同身份带来的言行规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无论何时,公序良俗和法律的评判标准,都应该处于最优先级。

或许仝卓至今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甚至觉得如果自己没有说错话,自己也不会陷入困境。

但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应该明白:相较于自曝黑历史的“蠢”,滴水不漏的“聪明”更应该被警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