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江湖上傳言:五窮六絕七翻身(“May is poor, June is bleak, and July will turn around”),指股市在每逢5月時都會開始跌,到了6月更會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卻會起死回生。

  事實上,下跌規律可能不僅限於股市,金十上週五在月度覆盤中提到,根據歷史規律,除了股市,黃金、原油等資產5、6月都表現平平。

  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年5月,多頭順利翻盤,各大資產的“下跌魔咒”統統失效。

  有人指出,這證明一般性規律在今年不再適用;而有人認爲,這可能只是一個意外,或者今年的下跌週期可能被延遲,真正的拋售期可能6月纔開啓。

  不論如何,在“五窮”規律被打破後,不少多頭已經開始鬆懈。進入新的一月,“六絕”魔咒是否會被重新喚醒呢?

  下面我們不妨來扒扒各大品種6月的走勢有無規律。

  01黃金“可塑性”最強,白銀卻可能遭遇大考?

  從月度平均表現來看,黃金夏季表現較爲平凡。

  根據commodityseasonality.com數據:近20年來現貨黃金6月平均下跌0.1%;

  若採用另一個數據來源,將統計的時間跨度追溯到1968年,我們發現除了3月和6月錄得下跌,黃金在所有其他月份的平均回報都爲正,夏季和冬季的表現也沒有重大差異。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全球策略主管巴特·梅利克(Bart Melek)表示,事實上,正常的季節性特徵使得黃金一般在夏季交投平淡。

  看到這裏,多頭可能十分失望,畢竟在6月的第一天,黃金多頭一度成功攻下1740美元關口,靚麗的表現似乎預示着開局順利。

  別急,分析師梅利克在他的報告後半段中寫道:

  “.......但是我們正處在非常特殊的時期。6月將是對重啓經濟後疫情防控的最大考驗,因此6月可能是一個非常動盪的月份。”

  因此,今年6月,黃金有可能和5月一樣“不按常理出牌”(5月黃金創下了8年新高),其價格可能更多受最新消息面動態驅動。事實上,黃金相對不太明顯的季節規律,可能恰恰暗示——黃金價格更有可能受市場情緒波動,走出意外的行情。

  相比之下,白銀的季節性規律十分明顯。如下圖所示,夏季白銀的收益率往往要必冬季低得多,其中6月和10月是表現最差的月份,平均月收益率爲-1.8%和-0.8%——換句話說,6月是白銀全年中表現最差的一個月。

  此前不斷有分析強調,金銀比已飆升至歷史新高,未來白銀表現將會跑贏黃金。若6月規律應驗,則可以說明:起碼今年6月並不是白銀爆發的好時機。

  有人可能會感到詫異,同是貴金屬,爲什麼白銀和黃金呈現出不同的規律?

  Rothko Research指出,在極端的市場拋售時期,黃金往往扮演着避險資產的角色。它被視爲零貝塔資產,投資者實際上可以將黃金作爲一種宏觀投資工具進行交易,而完全忽略了供需面的動態;然而,白銀由於廣泛用於工業用途,投資者依然需要更多關注白銀的供應和需求動態。

  02上月大爆發的原油,本月能否保持紀錄?

  下面我們轉向原油。

  原油是明顯帶有季節性規律的大宗商品。通過回溯過去20年美油價格平均表現可以發現,油市有旺淡季之分——油價通常在每年1-4月蓄力上漲;5-9月區間震盪;10月到12月持續走跌,其中表現最糟糕的月份是11月。

  具體來看5月和6月——5月美油平均錄得1.2%的跌幅,到了6月美油平均能取得1.2%的收益率。如今規律應驗,6月應該都是多頭大收穫的月份。

夏季是出行高峯期,油價在需求大增的情況下獲得提振也符合常理。

  然而,夏季影響油市需求面的因素太多太多,每年“如約必至”的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颶風就是其一。

  美國“颶風季”通常從5月持續到11月。據統計,墨西哥灣及周邊地區的產油量和加工量分別佔全美60%、50%以上,颶風過境可能會打擊美國的原油生產(供應)和/或煉油活動(需求)。

  更何況,今年出現了這麼多不確定因素。疫情爆發已嚴重衝擊原油需求面,油市基本面遭遇重創,昔日的夏日出遊季慘遇冷。從3月的油價戰,到4月的負油價事件其實都只是其衍生事件,均加劇了油市的波動。

  展望6月,即將召開的歐佩克+線上會議可能將奠定下半年歐佩克減產的基調,屆時可能會宣佈延長當前減產協議,或者依照4月的協議開始逐步放鬆減產,或者最壞的情況是,歐佩克+內部再次談崩。不論如何,任何一種決定都可能將掀起油市巨浪。

  在5月歐佩克+實施減產以來,油市供需平衡已有所改善,5月份美油漲幅超80%,創下紀錄以來最佳的月度表現。可以肯定,若全球產油國的減產力度能維持下去,油市復甦將會更加迅速。

  03纔剛“順利渡劫”的股市,6月會翻船嗎?

  正如開頭提到,6月被視爲股市一年中表現最糟糕的月份之一。

  根據Rothko Research編撰的數據,從1928年起6月標普500指數走勢十分反覆。儘管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維度上看,美股6月的平均表現依然錄得正收益;然而,當比較夏季和冬季的平均回報時,我們可以發現,兩者表現分化嚴重——標普500指數在11月至4月期間的平均年收益率爲5.1%,而5月到10月的“夏季”期間表現較差,年收益率僅爲2.2%。

  相信在經歷了連續兩個月的暴力反彈之後,美股的看漲情緒十分旺盛。然而美國銀行首席信息官邁克爾·哈特內特(Michael Hartnett)指出,“6月賣出”可能會如常上演。他列出幾個原因。

  首先,當前的股票價格嚴重失真:

  “美國國債和公司債券的價格已基本由美聯儲確定,爲什麼到現在還有人會期望股票價格合理呢?”

  我們可以看幾組數據:

  美國失業人數上升4100萬、全球GDP規模蒸發10萬億美元;

  全球政策刺激總金額高達18萬億美元、全球今年累計降息122點;

  與此同時全球股票市值從15萬億美元的低點反彈......

  據最新消息,未來幾個月美聯儲購買資產速度將降至每小時6億美元,要知道最開始的時候爲每小時24億美元。這一舉措可能成爲“賣出”的催化劑。

  其次,未來一個月內風險事件密集來襲,隨時有可能導致“6月賣出”:

  美聯儲利率決議將於6月10日召開,關於收益率曲線控制成爲市場焦點;

  歐盟峯會將於6月18日召開,屆時有關歐盟恢復計劃的協議將被討論;

  6月30日,美聯儲將對美國商業銀行進行壓力測試,此前有分析指出美國商業銀行的股息將成爲最大的“尾部風險”,相關結果可能引起金融股波動。

  分析師指出:

  “大概只有新一輪的美國財政刺激措施和冠狀病毒疫苗的好消息,才能令‘6月買入’成爲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