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改雨点数,泾河龙王被斩杀,水淹陈塘关,四海龙王为何却无事?

金庸等武侠小说作品中,但凡有血性或行侠仗义的人,都会替天下或他人主持个公道,追求个公正公平。

可有时候,人与人的是是非非,并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世间的对对错错,也远非一腔热血就能管得完。

四大名著《西游记》里,当泾河龙王被押到了剐龙台上,龙头掉地的一刻,依然是各种不服,只觉得太不公平,自己太过冤枉。

可不是嘛!有人神机妙算,在长安城内卖卦,只要每天送他一条鲤鱼,他就会袖传一课,教人在河边撒网布鱼,百发百中。

上善若水可助万物,又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府里虽然龙子龙孙、鱼虾鳖龟等水产虽然丰富,但长期以往下去,岂不是将长安泾河水族打尽杀绝了?

泾河龙王一怒之下,就化成了白衣秀士,来到长安城内与算卦之人理论斗法,且打下了3日之内有雨无雨,有多少雨点数的赌局。

到现在为止,老人还在劝我们:大赌伤身,小赌怡情,千万不要贪赌。

龙王回到龙宫不久,果然接到天庭玉皇大帝的敕旨,要求在某年某月某一日,长安城内下多少雨点数!

这让泾河龙王吃惊不小。因为玉帝旨意上的点数与长安城内的卦师说的分毫不差。

或是为了挽回龙王的面子,或是为了赌赢这一场,泾河龙王耍了个小聪明,在圣旨上稍作修改。回头又到长安城内,找算卦之人算总账。

任性是任性了,赌也赌赢了。可是,泾河龙王为此招来了杀身之祸。

剐龙台上,泾河龙王龙头掉在地上的一刻,凄凄然然间,手提着血淋淋的龙头首级,找唐太宗李世民索命。一连多日,太宗竟然被吓得病入膏肓,魂游地府。

泾河龙王因为一场赌赛,赢了面子,却下场凄惨,可谓:得不偿失。

反观,在另一部神话名著《封神演义》里,四海龙王曾进逼商末周初的陈塘关总兵李靖,交出儿子哪吒时,不惜水淹陈塘关,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犯下不少罪业。

然而,同样是触犯天条,但四海龙王犯错一事,最后不了了之,玉皇大帝也没有再追求他们相关的责任。

想想看,《新白娘子传奇》里,修行千年的白素贞和小青,为了拯救被法海关押在寺庙中的许仙,也不顾杭州百姓的生灵安危,水淹金山寺。

虽然,此前两人也曾治病救人,做过不少善事,也难抵这一次的罪业,最后,还是在观音菩萨等人的保护下,在金山寺里被关押修行了数十年,最后不仅洗清了罪业,还结果不错,功德圆满。

那么,为何泾河龙王仅是推迟下雨时辰,私改雨点数,就受到天庭的严厉惩处,而四海龙王罪业相对更重,玉帝却没有追责呢?

今天,“源易缘”就结合《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原著,来谈谈这些个有趣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也不同

封神中,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的时间,处于商末周初时期。西游中,泾河龙王,私改雨点数的时间,位于唐朝贞观年间。

熟悉历史的朋友,曾粗略地统计过,两者的时间相差了一千六七百多年。

做错了事,时间是主客观因素吗?有时候是!这个原因稍后我们会提到。

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发生的地点位于塞外边关;泾河龙王私改下雨时间和点数发生地点在长安城。

一个是荒凉之地,一个是天子脚下。泾河龙王官职不高,却敢有意无意挑战玉帝的权威,这还了得?

《封神演义》里,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时,处于兵荒马乱,朝代更替之时。

天人感应,凡间在打仗,天上阐截两教的神仙们,也是打得不可开交,三界大乱,正是封神的特殊时期,天庭还处于“招兵买马”,机构设立阶段。

到了《西游记》里,天庭神仙各部门人员配备齐全,机构等级森严,天条制度森严。泾河龙王偏又撞在了新时期的“西天取经工程”的节骨眼上。

泾河龙王千不该万不该,在取经关键时刻触犯天庭制度,且冒犯玉帝天威,成为引导唐太宗李世民魂游地府的“导火索”。

二、事发原因不同,影响不同,结果也不同

泾河龙王为何要抗玉皇大帝的圣旨不遵,改改雨点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和袁守诚打赌,在龙族中争口气,挽回些面子。

有钱可以任性,有权可以任性,但要看时机,看原因,看对象!

四海龙王之所以水淹陈塘关,主要是为了替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等人报仇。且东海龙王是“先礼后兵”。

《封神演义》原著第13回,太乙真人收石矶章节中,谈道:东海龙王看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剥皮抽筋的惨相后,就要到天庭灵霄宝殿奏报玉帝,经公处理。

但此时顽皮的小哪吒,提前来到天庭前隐身,抓住东海龙王,又是拳打脚踢,又是要揭鳞抽筋,搞得自己告状不成,反在天庭面前又一次受伤。

更甚至,小哪吒,还将老龙王逼得化成小青蛇戏弄一番,连哪吒的父亲李靖都看不下去了。

对比下,两个事件的主人公:泾河龙王大致属于“没事找事自讨苦吃型“,四海龙王则是”合理维权方法不当型“。

有道是:“母子连心,父子天性”。替子伸冤,四海龙王的做法相对来讲,在舆论和情理上还是占有优势的。

两个事件最终造成的原因,社会影响自然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三、两者的实力不同,势力不同,结局也不同

泾渭分明,虽属两条名河,但泾河龙王,顾名思义:也毕竟是一河之龙王。

四海龙王,则掌管统领着天下五湖四海的水域世界,是龙族的首领。犹如一方诸侯,一方霸主。

两者的背景、实力和靠山等,没有得比,大不相同。

网络中,也有观点认为,封神前,天庭还没有八部正神,28星宿,十万天兵天将等,玉帝身边也可能没有像托塔李天王、太白金星等信任又得力的文武大臣辅佐。

彼时天庭实力尚薄弱,龙族则势力强大,兵强马壮,加上四海龙王一齐出动,且是受害者情原可原,法又不责众,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和头疼,玉帝最终选择了最佳的处理方式: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最后,哪吒很有男子汉的气概,敢作敢当,自剖其腹,剔骨还父、剜肉还母,散了三魂七魄。

哪吒死后,四海龙王也颇为知趣地打道回府,放了李靖夫妇,没有再做其他纠缠。

但“源易缘”注意到,或许是经历陈塘关事件后,四海龙王在三界的地位,与封神前后有了大的差别。

就天庭而言,部门增设了“水神”、“北方玄武大帝”、“海神”妈祖等神职……

《西游记》里,我们也看到,虽然四海龙王还主管着下雨,但已经不是封神中那样随心所欲,想下就下,想淹就淹的“实权”派了。

经此一变,玉皇大帝虽然没有直接处罚四海龙王,但也敲山震虎,震慑了龙族,直接将降雨权牢牢地收归天庭所有。

从此人间降雨,必需得有玉帝的降雨旨意,方才可同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等神仙,会同降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定下规矩,就必须得共同遵守。天庭如此,世间也如此 。

否则碰触到“红线”、“高压线”就会受到惩罚,泾河龙王和四海龙王就是鲜活的例证!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资料:《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国神话民间传说》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