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我們不難看出,在以往成功的人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她們的人際交往的圈子是非常大的,這就需要他們要高於他人的情商,這就需要我們作爲父母的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情商。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時候父母不好好管教,長大後犯了錯誤,承擔責任的是孩子自己,作爲監護人又是不盡責的,這也成爲教育中一直爭執不下的話題。

許多孩子,能長大之後能擁有很高的情商,有獨立的人格,都是都和從小被父母合理管教有很大關係。

曾經有一位英國的精神病學家,在1980年對1000名三歲的孩子進行研究,將孩子的性格分類。到了2003年發現,成年後這些人與當時的孩子被分類的性格並沒有多大差別,由此可見"三歲看大"不是空穴來風。

孩子由於大腦還未發育成熟,無法理智考慮問題,如果任由孩子的性格發展,很多孩子能成爲易怒,人際交往差,情商低的人。要知道人的大腦不僅有左腦,右腦還有爬行動物腦也叫基礎腦,總之是一個複雜的機體。

孩子先發育的是情緒腦,智力腦裏至少要到25 26歲才能完全發育。所以這個階段孩子是被情緒所控,家長想通過講道理,讓孩子自己做出理智的決定,似乎有點天方夜譚,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監護人的權利,管理好孩子。父母可從這四個方面對孩子進行不同程度的管理。

一個孩子亂髮脾氣,可以確定兩點,一是孩子認爲發脾氣有用,用來要挾父母;二是以自我爲中心,從不考慮他人感受,於是就隨意發脾氣。

當面對孩子的踢打、尖叫、扔東西的發脾氣現場,父母首先要冷靜,父母的情緒憤怒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做到不妥協,就平靜的看着孩子的情緒爆發,但不要讓孩子打到自己。也可以利用懲罰區,給孩子適度的懲罰,到了晚上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是沒有用的。

現在許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是全家人的寶貝,孩子在家不做家務,也是常態。但是,家長不要以爲不做家務是一件小事。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成年後的就業比率是15:1,犯罪比例是1:10。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懂得勞動和收穫之間的關係,這樣成人後纔不會出現好喫懶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培養了孩子動手能力,獨立能力,還有家庭責任感。

所以,當面對從不做家務的孩子,家長馬上要管起來,可以從自己收拾玩具開始,之後自己襪子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自己穿,洗臉喫飯等等。等到孩子3~4歲後,家長可以把家裏的一些家務分擔給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