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水灵介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他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完善了文明旅游的服务配套设施,对一些功能进行划分和配置完善,对一些旅游标识标牌进行重新翻新。此外,石林县民族图书馆、非遗传承展示馆、农民画馆、武庙书画展厅及乡镇文广中心各功能室均做到全年免费开放,每年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中,石林县的完成率较高,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极大促进了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

“星光大道”进校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鹿阜小学是石林的县直属小学,有106年历史,1576名学生;是昆明市首批文明校园、云南省平安校园、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学校。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该校非常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工作”。

2016年,学校老师把“星光大道”搬进了学校,展示学校里涌现出的璀璨星星。披绶带、走红毯……学习星、互助星、阅读星、体育明星、艺术星等多个方面评选出的126个小同学可以上“星光大道”。有很多家长会来“星光大道”找寻自家孩子的名字。“星光大道”上还有86位教师的脚印。这是2016年9月,学校老师踩下的脚印,寓意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至今,该校已评选了3届“星光大道”群星,积极带动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9年,石林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成绩名列全省10个县级提名城市第一名;全国文明城市测评2018、2019两年综合成绩名列全省10个县级提名城市第2名。

旅游

3年无重大文化旅游质量投诉

石林景区是石林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受疫情影响,景区关闭到3月26日才开始恢复开放。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水灵介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他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完善了文明旅游的服务配套设施,对一些功能进行划分和配置完善,对一些旅游标识标牌进行重新翻新。同时,对流动兜售、私搭乱建、喊客拉客、黑导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整治,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每年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让游客来到景区,感受到微笑美好的服务。在游客中心以及景区,还开展了一些民族文化的展示。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以全域发展布局基础设施,让石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较好的配套和完善,构建了县城至各景区景点半小时通达的便捷交通网,推进景区改造提升,石林景区再次提质提速。在厕所革命中,全县所有A级景区均建有达标的A级旅游厕所,城镇、酒店、交通要道、乡村旅游点均建设有旅游厕所。

成立了旅游市场整治综合调度指挥部和指挥中心。以景区景点公路沿线、休息区、车站等游客集中地,重点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诱骗购物、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在石林风景区集中开展喊客拉客,流动商贩尾随兜售,不明码标价、占道经营的整治。石林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根本好转。3年来石林无重大文化旅游质量投诉,未发生重大文化旅游安全事故。

还在石林景区、火车站、高铁站、公园等场所开展文明告知、文明提醒、文明规劝活动,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评选推出一批最美导游,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公民文明旅游。组织志愿者在景区入口、散客中心、游客中心、高铁站向过往游客等提供旅游咨询、道路指引、发放资料等服务。通过加强安全监管、开展清理整顿、做好投诉处理,确保石林良好的旅游秩序和旅游环境,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

众多活动丰富市民游客生活

在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可以零距离观赏撒尼刺绣、民族歌舞、乐器演奏等丰富的文化项目。

彝族撒尼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据介绍,石林县共有600多支民间文艺团体,2万余人常年活跃在彝乡村寨,每年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400多场次;先后有56支队伍被评为省、市优秀业余文艺队。大三弦、狮虎舞等成为中小学课间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巴江之春·百姓大舞台”“堡子山歌节”等成为“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石林多个文艺团队和民间艺人多次应邀出访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多次在央视及各省级电视栏目出演。热情奔放的大三弦舞,已经成为各石林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林也因此被誉为歌舞之乡、摔跤之乡、刺绣之乡、民族民间绘画画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此外,石林县民族图书馆、非遗传承展示馆、农民画馆、武庙书画展厅及乡镇文广中心各功能室均做到全年免费开放,每年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中,石林县的完成率较高,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极大促进了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

系列措施提升文明城市品位

石林县2007年初就提出了以文明县城创建为统领的“五创”工作。2010年,石林县创建为首批云南省文明县城,2011年创建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县城,2014年创建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县城。

2018年以来,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云南省“美丽县城”建设工作统筹起来,先后实施了城市风貌改造、道路修缮、灯光亮化、交通标识重划、入城口交通环境提升改造、城市电缆入地等30余项工程,总计投资7.5亿元。建立“每日曝光、每周巡访、每月督查、双月点评、季度测评、年度考核”的督查检查机制。借助第三方力量,组织开展模拟测评,3年来组织开展了2次全真模拟测评、5次季度测评、6次专项测评,通过测评查找问题,督促整改,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这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氛围营造工程的推进,大大提升了石林文明城市的品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