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

其中,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而表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的孩子,占比却高达56.28%。

这样的反差,令无数父母心惊。

而这三种亲子关系,伤孩子最深!

1. 控制

父母总有自己的一套说辞:

“我这是为你好”

“小孩子懂什么”

“难不成会害你吗”

……

还记得那个给父母写了一万五千字控诉书的北大才子王猛吗?

从小被父母管控:“我父母一直倾向把我关在家里,按照他们的喜好去做。”

在控诉书中,他这样写道:

交的朋友,爸妈都要过目;喜欢奥数,爸妈却反对;

?想去外地读书,被爸妈拒绝;大学后,被托付给他不喜欢的亲戚,开始了另一种方式的控制……

在父母控制之下的子女最后往往有三种常见的反应:

反抗:

子女也养成了暴躁的脾气,处处和父母作对。

屈服:

子女变得唯命是从,怯懦无能。

同化:

子女认同于专制父母,模仿他们。

电视剧《小欢喜》里,英子在跳河时哭着对自己亲妈喊出自己想逃离。

因为母亲管她太紧,她终于承受不住了。

永远不能忘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他也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也会感到压抑和痛苦。

2. 语言暴力

有人曾说过:

“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废物!”

“你根本不配让我付出这么多!”

“看看你这没用的样子,死了算了!”

父母的责骂和打击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即便成年后,这种自卑和消极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变得时常苛责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其中高赞回答让人痛心:

“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

语言暴力,有时比肢体暴力更可怕。

它就像一根细小的针,留下不起眼的伤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一个人的内心千疮百孔。

愿已经是父母,或将要成为父母的我们,都能温和,理性,好好地和孩子说话。

3. 总是指责,却不去理解

我们常常看似在意孩子的情绪,结果却并不理想。

“哭有什么用!”

“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你没必要发脾气,有什么用!”

满是指责,甚至暴力相向。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和家长沟通了?

高赞回答说:

因为不信任。

小时候,被别人欺负打了回去,对方妈妈找到家里,我解释,爸爸不信,转手就给我一巴掌:“你不招惹别人,别人会招惹你?”

写完作业,刚拿出手机,家长进来就说:“又玩一天手机,一点都不知道努力!”

和异性朋友同行,马上被怀疑:“是不是谈恋爱了?”

在房间写作业,父亲没事就进去看看,是不是又在偷懒。

不是孩子天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而是父母一次次不问缘由的责怪和不信任,戳痛了孩子,让孩子望而却步。

4.

这世上的大部分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大部分孩子,也是爱父母的。

只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出现了错误,他们的爱,被埋在孩子的误解和怨恨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却也变得面目模糊。

亲子关系一旦失衡,所有人都会没有了界限。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注重爱的表达方式,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