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淮省以當時的漕運重地淮安爲中心,管轄江寧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4府以及通州、海州2個直隸州。在不斷爭取之下,朝廷最終裁決“著即改爲江淮巡撫”“即以原駐地方爲行省”,並規定“江寧布政使所屬之江淮揚徐四府,暨通海兩直隸州,全歸管理。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我國曆史上有個省份,與江蘇、安徽有關,也和漕運有關,設立之初被寄予厚望,但是不足三月便被“註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這個省就是清末出現的江淮省。
江淮省,顧名思義,依江入淮,自成一省。江淮省以當時的漕運重地淮安爲中心,管轄江寧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4府以及通州、海州2個直隸州。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些區域除了江寧府和通州以外,大部分都位於長江以北,而且都屬於江蘇省。江淮省的出現相當於將江蘇省一分爲二。
比較詭異的是,歷史上江蘇省也是分江南省而來。
有清一代,行政區劃總體比較穩定,但時不時也有大的調整。如江淮、長江下游一帶調整就比較頻繁,這一帶人口衆多,交通發達,是傳統意義上的賦稅重地。清政府對其區劃進行探索也在情理之中。
安徽、江蘇地區在明初連成一邊,統歸南直隸管轄。順治二年,朝廷在南直隸的基礎上,設置江南省。康熙元年,朝廷又分江南省爲江蘇、安徽兩省,其四鄰邊界基本與今日相當。除了分省而治外,清朝還保留明朝漕運的做法,設立漕運總督,節制南方漕糧,同時兼顧處理地方行政事務。這漕運總督衙門就在江蘇淮安。
封建社會,尤其是隋唐時候,運河漕運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糧北運,堪稱國家經濟命脈。漕運總督相當於國家的派出機構,與地方管理並行不悖。在這種背景下,漕運總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在光緒三十年左右(1902年-1905年),東河總督、漕運總督先後被裁撤。
漕運總督被裁撤後,一些人想法設法給予保留,甚至有人提議設立江北巡撫。但清政府考慮利益交割、 政令不通等原因,並未同意。後來,張騫提議以徐州爲中心建立一個新行省,以此來應對英德兩國勢力衝突和加強對山東、安徽、河南等省交界區域民情的控制。而這被政務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繼續向朝廷奏請,通過新設省來補充漕運裁撤之空缺,並主張將重心由徐州移往淮安的清江浦。
在不斷爭取之下,朝廷最終裁決“著即改爲江淮巡撫”“即以原駐地方爲行省”,並規定“江寧布政使所屬之江淮揚徐四府,暨通海兩直隸州,全歸管理。”
江淮分省而治,看似沿襲漕運傳統,實則弊端叢生。這也引起了很多官員的反對。其反對意見大都集中在以下幾點:一是江蘇一分爲二,劃江而治,使江蘇失去形勝,江南區域範圍過小,難以成省。二是江南富庶自稱一體,新省抽餉攤款,增加機構影響行政效率,這無疑於自設障礙。三是江淮的分立,使得兩江總督被架空,已經無地可轄,容易引發不必要的紛爭。
考慮到一系列弊端,清政府最終於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905年4月21日)發佈上諭“蘇淮分省於治理既多不便。著即毋庸分設。江淮巡撫即行裁撤。”至此,存在不滿三個月的江淮省在紛紛攘攘中便退出了歷史舞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