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來源今日頭條號真實的他是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衆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爲首的八個主要國家對當時的中國發動了一場侵略戰爭。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八國聯軍就迅速佔領了首都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倉皇逃跑,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燒殺搶奪無惡不作,紫禁城和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瑰寶被搶奪無數,這次戰爭直接導致了《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慈禧太后
當時八國聯軍,號稱5萬人,實際上只有2萬人不到3萬。
人數最多的是日軍,有1萬人。
其餘俄軍有4000人,英軍有3000人,美軍有2000人,法軍有800人,德軍有100人。
至於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軍隊,他們加在一起還不到100人。
分明是打醬油的,意大利只是象徵性派遣80人。
而當時中國正規軍,部署在北京、天津,以及華北地區的清朝軍隊,總人數超過了11萬人,還不加義和團運動的民間兵力。
義和團
我們不得不質疑,爲什麼敵我雙方人數差距那麼大,我們有壓倒性的人數優勢,怎麼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就落得首都被貢獻的境地?
真的是我們想象中的,清朝的軍隊都是在騎馬拿着長矛對戰洋槍洋炮嗎?
真像不是如此。
八國聯軍侵華
01
裝備其實好得可怕
在我們的印象中,清軍當時還是穿着盔甲,騎着戰馬,拿着長矛的冷兵器作戰,面對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纔會輸得一敗塗地。
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的!
八國聯軍侵華這會兒,清兵的裝備已經不比八國聯軍差多少了,可以說是一樣的配置了。
這得益於洋務運動的興起,早在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的時候清軍就已經開槍了。
以至於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清兵的裝備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小日本,當時的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艦隊。
尤其是清兵的輕兵器,滑膛槍都已經出現。
只是清政府的軍隊思想,依然停留在古代冷兵器戰爭時代。
印證了那句話,有的人辮子留在頭上,有的人辮子留在心裏。
清軍的裝備
當時清政府的裝備武器配置,已經是世界前列。
比如清軍早就在天津大沽炮臺設置了由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的堡壘炮。
而且,還配置了4門德國製造的魚雷艦。
堡壘炮+魚雷艦,天津的大沽炮臺應該防守得固若金湯。
清軍炮彈
再比如當時八國聯軍繳獲的清軍裝備,讓八國聯軍都驚出一身冷汗…
據記載:
步兵裝備的武器有單發步槍、連發毛瑟步槍,總計1萬支,騎兵裝備有連發騎槍1400支,軍官裝備6發轉輪左輪手槍,另有溫徹斯特步槍、哈乞開斯步槍以及少量馬克辛重機槍。有3000米內可穿透65.8mm鋼板的克虜伯大炮、射速每分鐘350發射程兩千多米的諾登飛多管排列機關炮等等。這些武器可以說都是世界級的。
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
“戰鬥伊始就意外繳獲清軍這麼多先進武器,等於給聯軍一萬六千名軍人配備全副武裝還有富餘,只可惜我們的士兵一人只有兩隻手。”
如此裝備,清軍的失敗不能歸根於裝備落後。
02
清政府有沒有抵抗?
一個月不到,大沽炮臺就失陷了。
兩個月不到,天津就落入敵手。
三個月不到,北京就被攻破了。
清軍抵抗了嗎?實際上是抵抗了的。
比如:
1900年6月中旬,侵華帝國主義海軍在沙俄海軍將領指揮下,聯合進攻大沽口炮臺,遭到守軍堅決抵抗,清軍共擊傷擊沉敵艦6艘,斃傷敵軍200餘名。可是正當戰事激烈時,守將羅光中彈犧牲,清軍失去指揮,大沽炮臺失守。
天津保衛戰中,董福祥率義和團一部進攻老龍頭火車站,斃傷俄軍500餘名,數度佔領車站。
董福祥
張德成率義和團及清軍一部圍攻紫竹林,以“火牛陣”踏平雷區,衝入租界。
聶士成部清軍堅守城南海光寺一帶。最後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鬥,直至血竭而亡,八國聯軍最後用了毒氣彈攻陷了天津。
看看傷亡人數:
日軍:傷亡600餘人
英軍:傷亡60餘人
法軍:傷亡50人
俄軍:傷亡300餘人
德軍:傷亡100餘人
美軍:傷亡40餘人
意軍:傷亡10餘人
奧軍:傷亡8人
八國聯軍共傷亡700餘人左右
清軍:傷亡2000餘人
廊坊大捷:
八國聯軍:傷332人,死62人
義和團:傷亡數千人左右
八國聯軍攻佔大沽口:
八國聯軍:傷亡255人,
日海軍大佐被擊斃,損失6門船艦。
清軍:傷亡700餘人
八國聯軍攻陷天津:
八國聯軍:傷亡750餘人。
俄軍又傷亡了200多人
義和團與清軍:大概傷亡幾千人
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
八國聯軍:傷亡500餘人
整個八國聯軍侵略戰爭中,八國聯軍也損失了一部分軍隊,但是清政府已經義和團死傷更多,而且還丟失了首都。
03
裝備精良,人數衆多,
還抵抗了,爲什麼還會慘敗
歸根結底,無非幾大原因。
首先就是慈禧太后掌權下的清政府混亂不堪,朝令夕改。
慈禧太后向11國宣戰,卻從來沒有一套完整的作戰方針,上午打使館,下午就叫人給使館送糧送水。
對於義和團運動,更是要支持的時候就下詔,出問題就絞殺,人心惶惶不安,根本不可能好好打仗。
其次,清軍缺乏訓練。雖然武器裝備不錯,但是訓練缺乏,無法發揮出武器裝備的實力,據記載,八國聯軍的士兵回憶,在天津保衛戰役中,清軍槍林彈雨,但是能擊中人的沒有幾個,如此疏於現代化訓練的軍隊,再好的武器也是徒勞。
慈禧太后倉輝昂出逃
再次,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儘管清軍人數衆多,卻居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官,也缺乏一個統一嚴密的參謀系統。
清軍各自爲戰,場面十分混亂。
更有甚者,由於清軍和義和團互不信任,將領和將領,官員和官員之間發生內鬥,排擠,陷害。
例如:
天津保衛戰中守將聶士成一直與義和團有矛盾,認爲義和團是拳匪,認爲他們只會禍國殃民,導致義和團在聶士成死守天津時偷襲其後方。
聶士成的前軍那20000不到在和八國聯軍激戰的時候,袁大頭袁世凱的右軍和榮祿的中軍按兵不動,宋慶的左軍在甲午戰爭裏傷筋動骨還沒恢復過來,董祥福的後軍基本上是低端軍隊,上面被清廷排擠,下面被友軍噁心,裏面和外面被八國聯軍和義和團夾擊,肯定慘敗。
整個八國聯軍侵華戰役中,東南互保,局勢混亂,先是清軍和義和團打,義和團和洋人打,最後清軍和洋人又打,清軍和義和團又打。
混亂不堪,無端消耗了戰鬥力量。
最後,當時的老百姓是真的心灰意冷了。清政府對老闆姓的壓迫,已經讓老百姓們喘不過氣來,義和團更是像土匪一樣,無惡不作,欺負善良的百姓,以至於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的時候,還有老百姓給他們拿梯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清軍慘敗,是必然的結果。
- THE END -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