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東北戰區: 兵力32.5萬人,步馬槍16.1萬支,輕機槍4033挺,重機槍749挺,各種炮556門。1、華東戰區: 兵力36.9萬人,步馬槍12.9萬支,輕機槍6269挺,重機槍659挺,各種炮756門。

    抗戰結束後,我軍形成了幾大根據地。1946年解放戰爭第一年,幾路野戰軍實力如何,殲敵多少呢?下面進行比較。

    1946年6月,我軍隊總兵力133.5萬人,主要分佈在幾個根據地:

    1、華東戰區: 兵力36.9萬人,步馬槍12.9萬支,輕機槍6269挺,重機槍659挺,各種炮756門。

     2、東北戰區: 兵力32.5萬人,步馬槍16.1萬支,輕機槍4033挺,重機槍749挺,各種炮556門。

    3、晉冀魯豫戰區: 兵力24.4萬人,步馬槍10.5萬支,輕機槍4942挺,重機槍410挺,各種炮512門。

     4、晉察冀戰區: 兵力24.7萬人,步馬槍8萬支,輕機槍2559挺,重機槍330挺,各種炮209門。

     5、中原軍區: 兵力6萬人,步馬槍3萬支,輕機槍1501挺,重機槍155挺,各種炮63門。

     6、晉綏軍區: 兵力5.6萬人,步馬槍1.9萬支,輕機槍1119挺,重機槍83挺,各種炮67門。

     7、陝甘寧晉綏聯防軍: 兵力2.9萬人,步馬槍1.1萬支,輕機槍525挺,重機槍88挺,各種炮48門。

     8、延安總部 :5000人。

     9、華南各省游擊隊:無統計。

    總計全軍步馬槍53.3萬支,輕機槍2.1萬挺,重機槍2474挺,各種炮2211門。

    這9個部分中,中原軍區後來打散;6、7、8三項合計,人數大約9萬人;華南遊擊隊實力本身就弱,後來主力北上轉移到山東,影響力也不大。

    人數上,華東第一,東北第二。武器上,東北步馬槍最多,重機槍最多,輕機槍和火炮數量第二。然而,東北的炮大口徑者居多,而其他戰區大部分爲小炮。

    總體上講,東北戰區人數略少一些,但是武器裝備實力最強。東北戰區還是全軍最早擁有坦克部隊和飛機的戰區。

    1946年6月,國軍軍力:

    陸軍200萬人,特種兵36萬人,非正規部隊74萬人,空軍16萬人,海軍3萬人,後勤、機關和院校101萬人。陸軍編組爲步兵36個軍、150個師(內54個整編師)、炮兵12個團(內美式榴彈炮5個團),戰車兵3個團。

    海軍編組爲海防(青島)、江防(江陰)、運輸(上海)艦隊及8個炮艇隊,有艦艇129艘。

    空軍編組爲瀋陽、北平、西安、漢口、重慶軍區,有飛機443架。

    1947年6月兵力佈置如下:

    東北保安司令:7個軍21個師,兵力33萬人。

    北平行營:9個軍30個師,兵力29萬人。

    太原綏靖公署:5個軍15個師,兵力12萬人。

    陸軍總司令部(徐州):43個軍115個師,兵力102萬人。

    武漢行營:1個軍5個師,兵力7萬人。

    西安綏靖公署:8個軍27個師,兵力25萬人。

    青海寧夏:3個軍7個師,5萬人。暫時未參戰。

    西北行營:4個軍12個師,8萬人。暫時未參戰。

    這一時期,在東北、晉察冀、晉綏幾個戰場,雙方兵力基本相當。華東戰區,我軍37萬人對國軍60多萬人。晉冀魯豫戰區,我軍24.4萬人對國軍近50萬人(含陳賡縱隊吸引的10萬國軍)。陝甘寧戰區,我軍3萬人對國軍近20萬人。

    解放戰爭第一年,各戰場的殲敵數量比較。

    一、華東野戰軍,殲敵30個旅,其中:

    1、華中野戰軍殲敵7個旅:

      整83師19旅(46年7月在泰興)

      整49師26旅(46年7月在如皋)

      整49師79旅(46年8月在如皋)

      整69師99旅(46年8月在如皋)

      整49師105旅(46年8月在如皋)

      整65師187旅(46年8月在如皋)

      整21師新7旅(46年8月在海安)

    2、山東野戰軍殲敵2個旅:

      整69師92旅(46年7月在朝陽集)

      96軍暫編12師(46年7月在膠東)

    3、二淮失守後,二軍合殲8個旅:

      整26師41旅(46年12月在宿北)

      整69師60旅(46年12月在宿北)

      整57師預備旅(46年12月在宿北)

      整26師44旅(47年1月在棗嶧間)

      整28師80旅(47年1月在棗嶧間)

      整51師113旅(47年1月在棗嶧間)

      整51師114旅(47年1月在棗嶧間)

      整26師169旅(47年1月在棗嶧間)

    4、華野正式整編後,殲13個旅:

      73軍15師(47年2月在萊蕪)

      73軍77師(47年2月在萊蕪)

      73軍193師(47年2月在萊蕪)

      整46師175旅(47年2月在萊蕪)

      整46師188旅(47年2月在萊蕪)

      整46師19旅(47年2月在萊蕪)

      12軍新編36師(47年2月在萊蕪)

      整72師34旅(47年4月在泰安)

      整72師13旅(47年4月在泰安)

      整72師15旅(47年4月在泰安)

      整74師51旅(47年5月在孟良崮)

      整74師57旅(47年5月在孟良崮)

      整74師58旅(47年5月在孟良崮) 

    二、晉冀魯豫野戰軍,殲8個旅:  

      其中劉鄧殲敵6個旅:

      整3師3旅(46年9月在定陶)

      整3師20旅(46年9月在定陶)

      整68師119旅(46年10月在鄄城)

      整41師104旅(46年11月在滑縣)

      整70師140旅(47年1月在魚臺)

      整26師49旅(47年4月在湯陰)

      陳賡殲敵2個旅:

      整27師31旅(46年7月在聞喜)

      整1師1旅(46年9月在浮山)

    三、東北民主聯軍,殲敵7個旅:

      52軍25師(46年11月在新開嶺)

      71軍88師(47年3月在農安)

      13軍89師(47年4月在柳河)

      71軍88師(47年5月在公主嶺)

      71軍91師(47年5月在公主嶺)

      60軍184師(47年5月在梅河口)

      60軍暫編21師(47年6月在雙陽吉昌間)

    四、西北野戰兵團,殲敵1個旅:

    整15師135旅(47年4月在羊馬河)。

    其他野戰軍無成建制殲滅旅紀錄。

    華東戰場連戰連捷,毛主席親自起草《全軍將帥向粟裕學華中野戰軍的作戰經驗(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向全軍通報表彰:

    各首長:

    據粟裕、譚震林[1]未感[2]電稱:我軍於二十六日在如皋西南地區殲滅六十九師之九十九旅後,又於二十七日在上述地區殲滅由如皋來援之敵六十五師(粵系)之一八七旅及七十九師一個團。總計兩日戰鬥,將敵一萬五千人全部解決,除斃傷外,俘虜近萬人。第二次由如皋增援之一個團亦被殲一半。我軍略加休整,以利再戰,等情。我粟譚軍從午元[3]至未感一個半月內,作戰六次[4],殲敵六個半旅及交通總隊[5]五千,造成輝煌戰果。

    而我軍主力只有十五個團,但這十五個團是很充實與很有戰鬥力的,沒有采取平均主義的補充方法。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敵一部(例如未有[6]集中十個團打敵兩個團,未感集中十五個團打敵三個團),故戰無不勝,士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優良;憑藉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並望轉知所屬一體注意。

    電文根據毛主席手稿刊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