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戰爭,成爲了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包含各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其次,拿破崙雖然戰敗,但是在法國人心中,拿破崙的地位卻是不可替代的,只要他震臂高呼就能發動起整個國家來,這時候處死拿破崙無疑是與整個法國爲敵,自然不能處死拿破崙。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拿破崙·波拿巴,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了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爲法蘭西帝國。拿破崙加冕稱帝,從教皇庇護七世手上拿過皇冠親自戴在了自己與妻子約瑟芬的頭上,寓意“自己奮鬥出的皇位”,從此成爲“法國人的皇帝 ”。一年後,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爲意大利國王併兼並熱那亞,讓自己的繼子歐仁·德·博阿爾內成爲意大利副王,代管意大利 。
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佈了《拿破崙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對外他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戰爭,成爲了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包含各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蹟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隨後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1840年,他的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國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
爲什麼拿破崙兩次戰敗後都是流放,而不殺他?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拿破崙在法國登基加冕繼位後,獲得了歐洲教皇的承認。在歐洲,君權神授的思想是非常牢固的,人們認爲,既然已經被承認爲皇帝,那麼他就受到了神權的保護,是不能被隨意處死的,否則,君主的地位和威望就會大打折扣。拿破崙是皇帝,其他國家又何嘗沒有皇帝呢?所有的君主都不希望開這個先例,因此就沒有處死拿破崙。
其次,拿破崙雖然戰敗,但是在法國人心中,拿破崙的地位卻是不可替代的,只要他震臂高呼就能發動起整個國家來,這時候處死拿破崙無疑是與整個法國爲敵,自然不能處死拿破崙。
第三點就是拿破崙是歐洲格局保持平衡的一顆棋子,當時的英格蘭統帥威靈頓公爵就不希望處死拿破崙。拿破崙下臺後,當時新上臺的法國國王對歐洲各國都有着許多承諾,拿破崙的存在可以讓列強制約法國國王。
就是基於這種種原因,拿破崙最終沒有被處死,而是流放到了島嶼上面,日子還是普通富人的日子。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