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時下華爲正遭受美國全方位打擊,那麼華爲是否會像皮耶魯齊所說,成爲下一個阿爾斯通。美國每次一對華爲的打擊,都會讓人們想起7年前的阿爾斯通。


華爲創始人任正非2012年在內部講過:“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安卓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爲你們要儘可能地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地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2013年,任正非在年度CEO致辭中提出了“針尖式生存”。他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只可能在針尖大的領域裏領先美國公司,如果擴展到火柴頭或小木棒那麼大,就絕不可能實現這種超越。”

華爲不僅是一家民營公司,也是中國高科技公司中的標杆之一。華爲在某些技術上取得了世界領先,無疑推動了產業發展和升級,促進了全球化市場競爭。然而,任正非曾經所擔憂的還是來了。近兩年多來,美國針對華爲的打擊持續加碼升級。至今,美國打擊華爲的力度已經可以用“舉國之力”來形容。是的,一

美國每次一對華爲的打擊,都會讓人們想起7年前的阿爾斯通。

作爲美國精準打擊的直接受害者,皮耶魯齊比任何人對美國打壓華爲有着更深的體會,他的觀點以及他撰寫的《美國陷阱》也讓更多人更好地看清了美國爲達目的是如何的不擇手段。

而時下華爲正遭受美國全方位打擊,那麼華爲是否會像皮耶魯齊所說,成爲下一個阿爾斯通?今天我們就此來分析下。

對兩家企業打擊的異同點

美國對這兩家公司的打擊主要有如下幾個相同點:

1,被打擊對象都是行業翹楚

無論阿爾斯通還是華爲,都是各自領域的翹楚;阿爾斯通在水電設備、核電站常規島、環境控制系統、交通運輸部超高速列車和高速列車等多個領域位居世界第一,同時在多個領域排名世界前二,曾與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並稱世界三大能源巨頭。

華爲則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提供商,基站、固定網絡、光傳輸、電信路由器、核心網、微波、通信電源、基站天線系統、太陽能逆變器等均位居世界首位,同時是目前領先的5G技術服務商,手機業務也位居世界第二。

2,逮捕高管

2014年4月14日,時任法國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全球負責人的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在美國紐約被逮捕;2018年12月1日,時任華爲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美國通過加拿大當局逮捕。

3,長期監控被打壓公司

兩家企業均被美國通過郵件、網絡等方式入侵、監控長達十數年之久,盜取了兩家企業不少商業機密。

4,輿論打擊

不過在具體打擊上,美國對兩家企業的力度是不一樣的。皮耶魯齊被美國逮捕後,認爲美國是守信用的,結果陷入美國圈套,直至2018年9月才重獲自由;

面對美國的洶洶來勢,華爲能否頂得住?

美國打擊目的不一樣

阿爾斯通的背後是法國,自二戰以來,法國的國際地位一跌再跌,目前德國纔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而法國雖然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但國力與美國相比有着天壤之別。美國對阿爾斯通動手,就好比大哥要了小弟一件心愛之物,法國無力反抗只能往肚子裏咽。

而華爲的背後是正在站起來的中國,軍事上有了自保能力,經濟上已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歷史上,英國自拱手相讓世界頭把交椅後再無與美國抗衡之力,德國二戰後被美國玩弄於股掌之間,美蘇爭霸中蘇聯最終被美國軍事拖垮,最後崛起的世界老二日本則自《廣場協議》開始一蹶不振。

但中國自從加入WTO後,藉助改革開放已經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發展勢頭迅猛,近年中國更是推出智能製造2025等產業升級舉措,讓美國覺得有必要對中國出手了,而高科技領域正是打擊中國的最佳手段。

自中興開始,美國已經先後對中國的華爲、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大疆、烽火通信、雲天勵飛、雲從科技、360等中國通信、人工智能、雲計算企業進行了精準打擊。

因此,作爲被重點打擊對象,華爲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重重“關照”,不惜修改規則來狙擊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是阿爾斯通獲得的“待遇”所無法比擬的,華爲已經陷入了極限生存的境地。

兩家企業生存狀態不一樣

早在2004年阿爾斯通就陷入了財務危機,最終在法國政府的支持下度過難關,但這並沒有讓阿爾斯通真正走出困境。

2008年經濟危機幾乎摧毀了這家法國百年老企,緊接着又在2010年訂單大幅下滑。阿爾斯通爲了更好生存,開始將目光投向國際新興市場,如埃及、沙特阿拉伯、巴哈馬羣島、中國臺灣、印度尼西亞等,這爲美國喫掉阿爾斯通埋下了伏筆。

被美國打壓時,阿爾斯通年營收約爲1500億人民幣,利潤率約爲7%,研發投入比例約爲3.6%,相對這家工業巨頭來說,這些成就並不亮眼,但還能勉強維持。不過,阿爾斯通存在一個致命弱點——現金流極差。

受合同條款制約,其回款很慢,公司現金流爲負數,只要受到任意不利打擊,公司隨時都有可能趴下。

美國正是選擇阿爾斯通孱弱的時候下手,先逮捕高管,再通過規則施壓,讓阿爾斯通一下就陷入癱瘓的絕境,最終只能通過出售來實現重生。美國通用在國家支持下,最終以比德國西門子和日本三菱重工低幾十億美元的價格把阿爾斯通成功吞併。

但華爲不一樣,自有實力與愛立信、諾基亞扳手腕以來,華爲一直是通信領域的最強競爭者,已連續多年實現年營收兩位數增長,而其特有的全員持股制度,讓華爲有充裕的現金用於研發、製造,讓企業有足夠的彈藥應對市場不利因素。

2018年華爲投入研發的費用高達1015億元,2019年再增長爲1317億元,近十年研發費用超過6000億元;營收方面,2019年即便面對美國全力狙擊,仍同比增長將近20%,達到8588億元。

對這樣一家技術一流、現金充足、士氣高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美國的打壓顯然選的不是時候,碰瓷健壯期的華爲,美國難以撈到好處。

華爲目前5G專利數量全球第一,即便被美國逼得無法生產芯片,美國也別想從華爲身上撈到好處,僅專利一塊,就是美國5G產業無法繞開的高山。


兩家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不一樣

阿爾斯通的服務市場主要是法國和歐盟,後期拓展到新興市場時,動了美國的利益,引發美國不滿。

而華爲是中國衆多高科技企業中,爲數不多高度國際化的公司之一,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海外,在亞洲、歐洲、非洲、南美、北美的加拿大布局有廣泛的業務,若非美國阻攔,美國市場也會成爲公司營收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

在2020年中國三大運營商集採招標中,華爲成爲最大贏家,700多億的新基建中,華爲將承接超過一半的建設與服務,這是任何單一經濟體所無法給予的。

同時,

面對美國政府的極限打壓,華爲雖難,但仍有生存空間及破局之道。

獲得的支持力度不一樣

結語:自古英雄多磨難

昨日法國的阿爾斯通,今日中國的華爲,明日又會是誰?相信愛好和平的國家都已看清事實。正如皮耶魯齊在接受央視媒體採訪時所說:“寫本書(《美國陷阱》)的目的之一,就是警示他國企業和領導層防患於未來。”

(文章出自OFweek電子工程,我爲科技狂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