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時的蒙古仍具有不俗的實力,屢次派兵侵犯明朝邊境,被朱元璋稱爲當世奇男子的王保保(擴廓帖木兒)在漠北對抗明軍,盤踞在東北的納哈出,遠在雲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都是明朝的心腹之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於南京病逝,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爲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便開始對鎮守在各地的藩王實行了削藩,周王、代王、湘王、齊王、岷王相繼被廢,燕王朱棣出於各種考慮以“清君側”爲名起兵,開啓了長達三年的“靖難之役”。

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於南京病逝,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爲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便開始對鎮守在各地的藩王實行了削藩,周王、代王、湘王、齊王、岷王相繼被廢,燕王朱棣出於各種考慮以“清君側”爲名起兵,開啓了長達三年的“靖難之役”。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朱棣的封地正是對抗蒙古的最前沿,在朱棣“靖難”的三年時間中原大地打得不可開交,北方的防禦也相對減弱,可是丟失中原退居漠北的蒙古卻沒有趁虛而入,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北伐大軍在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帶領下攻陷元大都即北京,元惠宗(元順帝)北逃,其政權仍舊使用“大元”國號,這段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爲“北元”。
此時的蒙古仍具有不俗的實力,屢次派兵侵犯明朝邊境,被朱元璋稱爲當世奇男子的王保保(擴廓帖木兒)在漠北對抗明軍,盤踞在東北的納哈出,遠在雲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都是明朝的心腹之患。
爲此朱元璋經過多次戰爭終於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基本肅清國內的蒙古勢力。爲了鞏固統治朱元璋隨即派大將藍玉率兵十五萬深入漠北,準備徹底蕩平蒙古勢力。大將藍玉不負衆望在“捕魚兒海之戰”大破元軍,此戰之後北元國力大衰,基本上已經不具備對抗大明的實力。
“捕魚兒海之戰”後元天帝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員三千餘、人口七萬七千多、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均被明軍俘獲,“黃金家族”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很多部落脫離中央汗國統治而獨立,蒙古也陷入了權力紛爭階段。
從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短短十五年時間蒙古草原走馬燈似的換了五位大汗,這些人大多死於非命,可見權力鬥爭的殘酷性,而此時蒙古已經放棄了“大元”的國號,從另一個方面也表明他們已經認清現實暫時放棄了爭奪中原的想法,或者說有心無力。
雖然大明北方的威脅不足爲慮,但是在西方帖木兒帝國的創始人卻對大明虎視眈眈,當時的帖木兒帝國已經一統中亞和西亞地區,疆域遼闊國力強盛,在看到明朝國內“靖難”而導致的戰亂後,帖木兒組織了二十萬大軍準備對明朝發起東征,結果帖木兒死於途中,東征無功而返。
當然,朱棣發動“靖難”也是籌劃很久處心積慮,朱棣曾北上裹挾寧王參與“靖難”,將明初設置於東北西部的大寧衛悉數南遷,兀良哈三衛(朵顏三衛)在靖難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體來說蒙古沒有在“靖難”期間抄朱棣的後路主要還是因爲實力不足,而朱棣之所以能夠毅然決然地起兵南下也正是因爲對於當時的形勢有着很好的判斷,做好了準備。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