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飞哥采风另一种意境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老祖宗流传下一句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到底是何意思呢?
老人是条龙
向谁谁家穷
古百越之地,居住着一群常年与水打交道的百越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到广西跨越七八千里的沿海地区,百越人的图腾是龙,又常年和水打交道,所以百越人做的船叫龙舟,实则是百姓对龙图腾的一种敬畏,而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的百越,自然把龙图腾一代代流传了下来,所以到了今天,中华民族心中的龙,是吉祥的象征,而国外的龙,代表着邪恶。
这是对老人一生丰功伟绩最大的赞美之句,古时候能称为龙的,都是皇族,为什么评价如此之高的老人,向着谁谁就会穷呢?这其实是一句教育后代的警示语,用非常夸大的手法来形容老人是龙(毕竟能称为龙的少之又少),借此衬托出其教育孩子时的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意思就是,老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偏爱某一个,将来这个小孩长大成人,难以成才。这和农村“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的老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的傻指的是憨厚,奸是狡猾,坏老三意味着最小的最容易走歪路。
之所以这样,和农村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关,第一个孩子面对生活,父母的爱过早的转移到小的,孩子被动的变得更早成熟,不仅要分担父母的生活压力,也要兼顾照顾弟弟妹妹。
老二在中间,做错了事不是大哥带的就是小弟干的,反正责任能推就推,慢慢养成比较狡猾的性格,而老三,众星捧月,无尽的爱很多时候换来的却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懂感恩,将来最容易误入歧途,这样的人常常好高骛远又不会脚踏实地,最终一步一步走向贫穷,如果把他比喻成斗地主,王炸带四个二,都不好使。
历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其实也和“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有些应景。明朝的第九任皇帝明孝宗童年是一生坎坷,这和他父王独宠万贵妃有关,万贵妃没有子嗣,受宠期间想尽办法迫害其他妃子生下的皇子,包括一生下来的明孝宗,幼年的明孝宗打生下来就被太监和大臣秘密抚养长大,直到6岁,才被接入宫中,回到父皇的身边,就算如此,依然受万贵妃惦记,可谓九死一生。
童年的不幸,等明孝宗做皇帝后,就异常的宠溺自己的独苗儿子明武宗,明孝宗一生只有一个皇后没有妃子,皇后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夭折,大儿子明武宗获得了独宠。明武宗从小聪明伶俐,一学就会,加上尚武,本是一个好苗子,由于父皇的过度溺爱,性格非常的飞扬跋扈,随心所欲,特别喜欢玩,在太监“八虎”的引诱下,走向了荒淫无度的生活。
15岁明武宗继位,由于好玩,建立了专门供玩乐的豹房,在太监“八虎”的引导下,玩的越来越离谱。
让太监扮做老板、百姓,武宗则扮做富商,在其中取乐……
模仿妓院,让许多宫女扮做粉头,武宗挨家进去听曲、淫乐,后宫搞的乌烟瘴气……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大臣们急的团团转,先皇明孝宗开创的“弘治中兴”,成了短暂而辉煌的盛世,在明武宗手里,就全毁了,不仅如此,明武宗还经常不上朝,给后面几位一心炼丹,一心玩木刻的开了先河,大明由短暂的盛世急转直下,直到王朝灭亡也没有强大起来。
总结:明朝的真龙过于宠溺孩子,造成了大明由盛转衰,普通老百姓家,过于宠溺孩子,贫穷自然是时间问题,所以老话“老人是条龙,向谁谁贫穷”还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西方游龙,本文由“我掌管着我的青春”创作)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谅解!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