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葛亮认为以现在刘备的实力无法跟曹操抗衡,所以需要找到自己的盟军。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之下,一步一步按着《隆中对》的步骤来走。

大家好,我们的社会趣闻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那么从外因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最致命的一击。首先诸葛亮将荆州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刘备一直抓着荆州不放。以至于没有结合实际及情况来做一下改变。当时东吴已经对荆州虎视眈眈,非拿到荆州不可。所以,东吴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得荆州。最终孙权和曹操站在一起,所以情况有变,刘备就应该把荆州给放了。可是受于《隆中对》过于死板的限制,刘备最终还是死抓着不放。以至于最后人财两失。隆中对其实给关羽失荆州埋下了败笔。
诸葛亮本是一介布衣,一直在南阳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诸葛亮看似平淡的生活,其实隐藏着他内心的宏图大志。诸葛亮一直在等着一个人的出现。当时群雄并起、诸侯纷争,诸葛亮对此都不曾感兴趣,其实并不是他对天下大事漠不关心,而是他认为的可以辅佐的上家始终还未出现。所以,他选择暂且先安静度日。直到刘备第三次登门拜访的那一刻,诸葛亮终于下定决心一生追随诸葛亮,并成为他的最佳军师。
诸葛亮做隆中对
在诸葛亮正式出山和刘备征讨天下之前。诸葛亮和刘备进行了一次天下大事的预测。这一次的预测基本上都是准确的。诸葛亮的此次神来之笔也被记载下来,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隆中对》。
在《隆中对》中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大势。诸葛亮当时并没有真正进入到世间的纷乱之中,却能够凭借自己的本领将天下大势一一为刘备点名,实乃神人也。
诸葛亮认为曹操早期的实力比袁绍来得弱,但是袁绍却败在了曹操的手中。有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因为曹操不仅占据了天时,还有“人谋”。曹操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拥有了郭嘉。郭嘉原本是在袁绍的谋臣,但是袁绍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发挥出谋臣能力的人,所以郭嘉认为在袁绍这里自己并不能得到满足,于是就此请辞归隐。后来,郭嘉来到了曹操的帐中,从此全心全意为曹操服务,他们二人相互配合,最终郭嘉也帮助曹操取得了统一北方的佳绩。
诸葛亮认为以现在刘备的实力无法跟曹操抗衡,所以需要找到自己的盟军。而江东的孙权不可为敌,可为友。诸葛亮认为孙权的势力已经在江东地区久居,所以当地的百姓已经对孙权的政权完全信服。所以诸葛亮认为不应该和孙权正面起冲突,而是要维护好自己和孙权的关系,最好两方势力可以进行联盟。不然不过为敌,即便刘备攻占了江东也不会完全获得民心。
诸葛亮认为应该把荆州和益州拿到手。首先荆州的地理位置极佳,如果占领了荆州就可以把荆州作为支点,接着向四周扩散。益州的地理位置也极为不错,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益州原本的长官并珍惜眼前的利益,所以如果刘备能够获得益州并且善待当地的百姓,那么刘备不仅可以获得领地,还可以赢得民心。
刘备晋升为汉中王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之下,一步一步按着《隆中对》的步骤来走。曹操果然成为了北方的霸主。刘备自己没办法和曹操抗衡,所以在赤壁之战和孙权站在了一起。在获得孙权的强力支持之后,刘备在这一场战役中获得了胜利。曹操失去了一统中原的优势地位。刘备和孙权开始乘胜追击,并且接连获得了各自的领地。
然而,《隆中对》存在着一个隐藏的弱点。那就是太过于注重事情的整体性。诸葛亮的这一对策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所以,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么诸葛亮的这一策划就会中断。《隆中对》隐藏的弱点,在关羽失荆州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势力走下坡路
关羽为什么会失荆州。这还得从内外因来分析。首先内因的话,肯定是关羽为人太过骄傲自满。不肯和东吴联姻,这才让孙权去投靠曹操。让关羽从此陷入两难的境地。而且,关羽因为太过自满,对他人太过傲慢,所以才会让糜芳和傅士仁背叛。再者关羽年事已高,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英武,所以会显得力不从心。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