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求媽媽們看再多的育兒書,但只要還帶着豬隊友爸爸,孩子的教育一樣還是會輸得很慘。一個房間凌亂的家庭嚴重影響着孩子的未來,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註定不會有什麼的出息。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以孩子分數的高低來判定孩子的教育的好壞。

其實教育好一個孩子,不光光是要看成績的,最主要的要是看孩子的性格。

這3種家庭,可能會毀掉孩子一生,希望你不在其中!

1. 房間凌亂的家庭

一個房間凌亂的家庭嚴重影響着孩子的未來,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註定不會有什麼的出息?。

試想一下:如果房間裏隨地堆着許久沒有洗的衣服,想必你在這種環境都是一天都不想待了吧。

作爲成年人的你這樣的環境都待不下去。

那麼處在成長期的孩子難道不會受到更深的影響嗎?

你的房間,就是生活的模樣。

其實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你一味地亂丟東西、從不收拾,那麼孩子只會做得比你更過分。

人是一種需要秩序感的生物,整天在凌亂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良久,會變得暴躁焦慮和易怒。

而在多年以後,他自己的房間會弄得一團糟,工作上也稱心不到哪兒去。

孩子小的時候,正是培養他動手能力的關鍵期,不要沉浸在焦慮中,去做手頭能做的事情。

你的房間,就是孩子的未來。

2. 爸爸不作爲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要不要做單身媽媽”, 其中張泉靈說的很對, “你們以爲有了一個婚姻,女性在裏面就不是單身媽媽了嗎?”

有多少中國家庭,孩子明明有爸爸,卻活得像個單親。

大到孩子升學,家裏買房,小到一日三餐喫什麼主食,這些所有的問題都留給了那個,爲了家庭日復一日辛苦操勞,卻看不到一點希望的媽媽。

很多爸爸在家裏就是形同虛設,不要說指望着在關鍵時刻給媽媽一個支持,他不甩閒話,不泄氣就已經很不錯了。

養孩子不應該是媽媽們一個人的戰鬥。

只要求媽媽們看再多的育兒書,但只要還帶着豬隊友爸爸,孩子的教育一樣還是會輸得很慘。

只有媽媽是構不成原生家庭的,原生家庭一定要有爸爸的參與,不能缺席。

3. 充滿焦慮的家庭

焦慮是這個時代的通病。

適度的焦慮能激發人最高的心理動機,獲得最高的效率。

然而,效率和焦慮呈倒U結構,過高的焦慮,只會將你壓垮。

在焦慮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更是苦不堪言。

而在很多中國父母的思維裏,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

我不僅要爲你的過去和現在負責,我還要爲你的未來埋單。

所以,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爲了你好,你必須要聽我的,不能有絲毫偏差。

可終歸,你是你,他是他。

你終歸不能代替他去經受成長,也沒有能力去爲他掃清所有的障礙,去替他承載他必須要經歷的孤獨和無助、恐慌與痛苦。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只顧眼前的得失,看得長遠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教育的本質,是教會一個人如何生活。

作爲父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收起我們氾濫的焦慮。

僅僅以陪伴的姿態,選擇適度地放手。

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經受成長道路中的挫折與困難,讓孩子成爲他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