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外媒報道,亨利卡維爾將重新迴歸DC宇宙扮演超人,正當影迷高呼DC要重新崛起時,華納卻出面宣佈亨利卡維爾的這次迴歸並不是拍攝《超人:鋼鐵之軀2》,而是在將來要推出的《雷霆沙贊2》、《黑亞當》或者《海王2》中客串出現,頂多是個配角。因爲華納給超人的定位將會是DC中的綠巨人,所以接下來他只會在其他DC宇宙的電影中充當配角甚至客串,而關於他和超人角色的未來,華納高層還沒有定論!What?難道就因爲超人的能力太強,就只能充當醬油角色?



不得不說,華納的各種神操作,已將辛苦搭建的DC電影宇宙搞得支離破碎。

神操作(1):急於求成,自亂陣腳。2013年扎克·施耐德和克里斯托弗·諾蘭合作了《超人:鋼鐵之軀》開啓了DC的電影宇宙,並在全球獲得了6.68億美元的票房,作爲新電影宇宙的開畫電影,《鋼鐵之軀》絕對可以稱得上成功二字了,但可惜的是嚐到甜頭的華納並沒有靜下心來規劃電影宇宙,而是急於追趕漫威的腳步,沉寂兩年後在2016年直接推出了《蝙蝠俠大戰超人》,這部電影雖在全球獲得了8.7億美元的票房,可是口碑卻是一落千丈,讓衆多影迷大跌眼鏡。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華納對這部片子的定位問題。漫威在推出《復仇者聯盟》之前,一共推出了5部超英個人電影引出了鋼鐵俠、綠巨人、雷神和美國隊長。在漫威看來,這五部電影,每一部都是《復仇者聯盟》的鋪墊。而華納則不同,爲了儘快的推出《正義聯盟》對抗《復仇者聯盟》,他們已無法按部就班的做好前期的鋪墊,所以他們給《蝙蝠俠大戰超人》的定位更像是過渡,只是爲了儘快的搭建DC宇宙的世界觀並引出神奇女俠。這也就直接導致了2017年《正義聯盟》在影片時間受限的情況下,剪輯混亂、劇情不連貫,票房、口碑雙差評!


神操作(2):規劃混亂,計劃永遠比不上變化。漫威宇宙電影之所以能受到大家的歡迎,更多是得利於他有一個有長遠目標的掌舵者:凱文·費奇。每一個階段有哪些人物登場、有哪些電影上映,漫威都會提前公佈並嚴格執行,即使有一些電影票房失敗,漫威要做的也是及時止損,甚至更換電影風格。比如《美國隊長1》,全球票房僅有3.7億美元,這在漫威系列電影中排名倒數第二。所以在拍攝《美國隊長2》時更換導演,由羅素兄弟掌舵,並將影片定位爲諜戰動作片,設計了一系列的近身搏鬥戲,將美國隊長由神變爲人,最終影片口碑成爲系列最高分,並在全球收穫了7.14億美元的票房。

反觀DC,不要說第幾階段了,每次公佈電影只能看到目前正在拍的電影排序,而後面的排序只有時間,片名都只有兩個字:未定。它的上映計劃甚至都不如它的調整計劃清晰:《蝙蝠俠》換人重啓、《閃電俠》延期、《鋼骨》遙遙無期、《超人2》無計劃。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其實看一下華納內部的立項邏輯就會真相大白了。華納目前的電影計劃大多是由導演或者演員毛遂自薦提交項目,然後高層會像面試一樣審覈項目,確定投資與拍攝計劃。


《閃電俠》從2014年籌劃,目前已拖了整整6年,最後急得埃茲拉·米勒親自寫劇本,纔拿到了2022年7月1日上映的檔期;今年大賣的《小丑》由託德·菲利普斯自編自導,並擔任製片人;2018年初“小丑女”瑪格特·羅比親自招募編劇,寫了一份小丑女外傳,這纔有了今年上映的《猛禽小隊》;新《蝙蝠俠》的導演馬特·裏夫斯,同時也是新《蝙蝠俠》的編劇,他在採訪時明確表示:新的蝙蝠俠不是起源電影,也不會是任何一部漫畫的改編,劇本會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明白了沒?規劃?在華納這兒是不存在的。他們只是在等,等演員、等劇本、等導演,所以大家一直所詬病的華納DC宇宙經常換人重啓這種事也就不稀奇了吧?


神操作(3):迷之宣發,永遠搞不懂的宣髮套路。DC電影近年的電影雖算不上成功,但它似乎總結了一套自己的規則:靠重啓換人填坑、靠粉絲罵戰宣發。2017年《正義聯盟》上映前發佈的海報故意不將超人的頭像印到海報上,引來無數粉絲的大罵,雖然起到了吸引粉絲進入影院的目的,但在影片本身口碑不好的情況下,又讓無數粉絲的怒火無處發泄,只能用低分回應華納的涮粉行爲,後來票房和口碑急速下滑後,又着急的將超人印到了海報上,可惜大局已定。


今年的《猛禽小隊》又出現了一幕令人苦笑不得的深井冰命名:《Birds of Prey And t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這片名長度是想佔據整版宣發的版面嗎?在票房不佳,被粉絲一頓狂懟之後,華納又緊急修改了片名,將片名縮短成《Harley Quinn:Birds of Prey》。What?還有上映後再改片名的?華納:在我這裏,一切皆有可能!而《海王》之所以能成功,就因爲導演溫子仁太瞭解華納的尿性了,所以他在合同裏註明的第一條就是:華納不要過多幹預電影的拍攝,而在後期的宣發中,溫子仁的團隊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DC的電影近些年也進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火一部,必撲一部”的怪圈。《超人:鋼鐵之軀》火了,《超蝙大戰》撲了;《神奇女俠》火了,《正義聯盟》撲了;《海王》火了,《雷霆沙贊》撲了;《小丑》火了、《猛禽小隊》撲了。比起漫威出品95%的超穩定發揮(22部電影,只有《無敵浩克》賠本),DC則如同豪賭擲骰子般僅有50%的成功率,讓DC迷看不懂。

其實DC和漫威一樣,都是有衆多漫畫和影迷基礎的,所以DC沒必要緊盯漫威,更沒必要跟着漫威的路子走,建立自己的風格並統一、規劃好自己的計劃並執行,這纔是華納和DC應該去做的。就如CW電視臺在小熒屏上搭建的綠箭宇宙一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擴張自己的宇宙世界觀纔是正道。


最後,鑑於目前華納的操作方式,給整天給華納和DC喊話想要繼續扮演超人的傻憨傻憨的亨利卡維爾一個建議:自己找個信得過的編劇,寫一部超人的單人電影,然後拿着劇本去找華納高層吧,至於結果嘛?還有比給別人的電影做配、打醬油更差的結果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