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對於產品設計上極致的追求,恰恰反映了vivo對於用戶需求的敏銳把握,在手機功能越來越多的今天,如何迴歸設計之本,給消費者帶來最好的握持手感,更輕便的攜帶,越來越成爲設計的核心。以消費者需求驅動設計、以設計思維驅動產品,或許是手機行業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當你購買一款5000元的手機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5000元你都花在了哪?是屏幕、處理器、系統上?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明星代言,廣告營銷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因爲每個人的偏向和喜好,對手機的需求可能也不一定。

手機廠商在設計產品之初,抓住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把研發投入放到能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獨特價值點的地方上。然而針對手機而言,什麼會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在性能過剩的時代,除了那些冷冰冰的配置參數的數字,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當你掏出手機的那一刻,別人最先看到什麼?

有人會說當你掏出手機的那一刻,當然別人最先看到的是品牌。其實這裏有誤區,並不是先看到品牌,而是品牌所一貫傳承下來的設計風格和理念。最先看到是產品整體設計,因爲這個設計和風格,才自然而然的想到“哦,是這個品牌”。

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曾在《中國手機消費者需求研究報告》上顯示,在選購手機時,消費者最看重外觀,而在手機功能方面,消費者最關注拍照。根據消費者的討論情況,《中國手機消費者需求研究報告》將消費者的關注維度劃分爲品牌、配置、功能、質量、外觀、價格等。其中,消費者最關注的是外觀,佔比爲75%,其次是品牌、功能和質量,排在最後的是配置和價格。

真正的設計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基於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的設計,化繁爲簡。設計涵蓋的範圍很廣,從包裝設計到工業設計,再到內部的結構設計、電子設計等等。這一切設計的基礎都是消費者的需求,是對消費羣體的瞭解和準確把控。把這些設計進行統一和深化,最終締造出產品,滿足消費羣體的需求。

舉個簡單的例子,vivo這個品牌大家一定不陌生,這個一直在國產手機領域前三甲的品牌廠商,自始至終將設計理念深入到產品的血液之中。還記得2012年vivo發佈X1,在那個智能手機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vivo X1就憑藉雅緻、簡潔、纖薄的設計風格和6.55mm的超薄機身打破了當時的手機機身記錄,成爲當時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機。

之後vivo X3又憑藉6.3mm極致超薄機身成爲當時世界上最薄的3G手機,世界上最薄的4G手機則是vivo X5Max,而世界上最薄的5G手機將是vivo X50。這種對於產品設計上極致的追求,恰恰反映了vivo對於用戶需求的敏銳把握,在手機功能越來越多的今天,如何迴歸設計之本,給消費者帶來最好的握持手感,更輕便的攜帶,越來越成爲設計的核心。

2019年底,vivo提出,堅持“以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的原則來做好產品。CEO沈煒曾表:“一直以來,從用戶的內心出發來設計產品,持續不斷的瞭解消費者的訴求,是驅動vivo不斷成長的根本原因。”

“設計驅動”不是單指工業設計(外觀)或者是用戶體驗設計(界面),而是品牌立足用戶的角度思考,通過技術的手段來解決用戶的需求痛點,並提升用戶使用產品中的滿意度。

設計不只是改變外觀、配色,更是對品質的追求,會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力量,更是產品創新的有力驅動。

手機,作爲科技的產物,無時無刻不陪伴着我們。科技、人文、時尚這些元素交織在手機之上,vivo X正是基於這些元素,將科技與人文結合,運用時尚的設計風格打造質感,盡顯雅緻和有序之美。而產品的風格也代表了使用者的品味,產品設計和用戶的格調貫穿了起來。

如今最新登場的vivo X50亦是如此,以“雅緻設計”爲核心理念,融合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在X50上我們能看到vivo正在試着通過設計驅動來爲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高效的智能生活。因此,vivo設計師也將“現代主義設計”風格運用在X50系列設計之中,爲消費者帶來更多人文之悅。

除了機身的設計之外,色彩是設計語言最直觀生動的表達。設計師們將對人羣的研究運用在不同的色彩之上,不僅賦予了我們無窮的想象,更讓手機這個科技感十足的產品成爲我們身邊的時尚搭配。

vivo和時尚的結合早已有之,2018年,vivo X23將“光感美學”的優雅時尚設計帶上了紐約時裝週的秀場舞臺,2020年初vivo與國際知名華裔設計師Alexander Wang深度合作了vivo X30系列AW聯名限定版。機身極爲大膽的選擇了全鏡面設計,使用鍍鉻工藝,通體不加任何多餘的設計和顏色,一上市就收到了時尚用戶的熱捧。

每一次色彩的調配都需要從設計、到配色、再到調色、試產、量產的無數個階段,凝聚着設計師和整個團隊的心血。據瞭解,vivo新推出的X50在做了近600個手板之後,才最終將四款完美配色(“液氧”、“引力”、“黑鏡”和“淺醺”)呈現在大衆面前。而這四種新配色不同於傳統手機已有工藝和配色,讓用戶有着不一樣的獨特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X50系列使用了一種基於玻璃材料表面的加工工藝,叫做AG磨砂工藝,可以在帶給人朦朧的視覺感受的同時還可以帶給柔和細膩的觸覺感受。

拍照是當下消費者對手機的最重要需求,可能沒有之一

手機內的空間寸土寸金,給與攝像頭模組的位置面積極爲有限,而手機輕薄化設計要求下,對於機身厚度有嚴格要求,模組也不能做的太厚。

微雲臺整體面積約爲普通主攝平均佔板面積的5倍、潛望式攝像頭的3.2倍,這一大堆的零件如何組合裝配,成爲雲臺小型化的難點。

經過不斷的嘗試,X50Pro採用創新堆疊方案——異形結構磁動框架來解決“客觀空間障礙”這一難題。

在保證微雲臺正常使用的前提下,vivo將佔板面積節省約了40%,厚度減少1mm,“極限”壓縮微雲臺與屏幕的距離至0.13mm,再加以良好的結構保護措施,實現了外觀設計與主板佈局“完美”平衡的堆疊方案。

如果把拍照作爲目前消費者對手機的最重要需求,或許對很多人而言並不爲過。確實看着各大廠商不斷增加的攝像頭數量,大家都明白,拍攝的體驗,是手機的核心功能,更是消費者的核心需求。

而提到一些廣告語,大家也能更明顯的體會到,拍攝對於手機的重要性。

“柔光自拍”的口號,讓vivo X7憑藉着前置1600萬像素攝像頭和f/2.0大光圈配置,搭配Monnlight柔光燈,成爲了最具自拍潛力的手機。使用柔光技術自拍後,使用戶皮膚更加白皙透亮。

僅一年之後,“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這句響徹大江南北的廣告語,一語將逆光拍攝帶來的優秀體驗,在vivo X20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vivo應對逆光的超強算法,在那時引起了新一輪全網刷屏。超逆光技術能實現高達12.3Evs的動態範圍,通過多幀技術合成,對肉眼所見的超高動態範圍進行還原,打破了硬件的限制。

如今,vivo X50攜最新的“微雲臺”主攝方案而來,搭載“超感光微雲臺”鏡頭的vivo X50在穩定性和夜景拍攝方面有出色的表現。無論人物怎麼移動,vivo X50都可以在“超感光微雲臺鏡頭”的幫助下,拍攝出一段清晰不抖動的視頻。這對於日常拍攝短視頻的用戶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功能和設計有時候會成爲一對矛盾體,因爲微雲臺的加入,會使得攝像模組凸出機身,帶來超過2mm的凸包,對於視覺美觀、持握手感、手機平放姿態都有着很大影響。爲了解決這個問題,X50系列突破性的設計了行業首創的有序雙色雲階(Two-color Step)鏡頭。

雙色雲階(Two-color Step)鏡頭, 設計了兩層臺階,如層雲疊上,化解了雲臺和主攝凸包的總厚度;又如雲扁平而舒展,視覺感官極爲乾淨、輕薄,實現了科技和人文的平衡。第一階爲承載主攝、人像和廣角的高階梯,採用的是經典專業的黑色,第二階爲承載潛望的中階梯,採用了與電池蓋(第三階梯)CMF相呼應主題色,不再是一抹黑的枯燥雷同,把攝像頭變爲了繼電池蓋、中框之後的第三視覺點。

配合圍繞模組一圈的CNC亮邊,彷彿這臺手機的“主題色卡”,完成影像&時尚兩個獨立部分的舒適過渡,使整個影像模塊既專業嚴謹又有設計心思,再次完美融合了科技和人文。

手機生態遠不僅手機本身

除了手機之外,手機周邊的配件也是重要的手機生態的一部分。例如最早的快充數據線、快充充電頭、再到手機殼手機膜。而如今,隨着TWS耳機方案的興起和成熟,耳機成了手機周邊生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vivo TWS Neo真無線耳機隨着vivo X50一同發佈。好音質,低延遲的廣告語簡單明瞭。據稱其搭載了aptX Adaptive高清音頻編解碼技術,最高提供傳統真無線耳機1.5倍信息量,能夠呈現更多聲音細節,帶來近CD級的音質體驗。

14.2mm的超大聲音單元,反映出vivo TWS Neo真無線耳機的振膜也會更大。而更大的振膜可以帶來更加澎湃的低頻、細緻的高頻以及溫潤的中頻,這些都是微動圈以及小振膜耳機所不能比擬的優勢。

圓潤的流線型造型也更突出了vivo在設計領域方面的高品質追求,既體現更美的顏值,又具備更好的舒適度。時尚前衛的同時也更加富有科技感,有藍色和白色兩種配色可供選擇。

手機市場廝殺殘酷,但真正制勝的法寶扔是抓住消費者需求

想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則首先需要從最底層的設計層面去思考問題。設計思維是每個公司都不可或缺的,設計思維也是貫穿各個部門,從ID設計、到結構設計、到電子設計、再到包裝、平面設計,對於消費者的需求的把控,會從這些不同的設計方面上去體現。而有設計感的產品,則自然有溫度,會脫穎而出,也更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其次,掌握消費者對於手機應用場景下的一兩個最重要的需求,去不斷突破,並積累品牌的優勢,則是另一個制勝的法寶。5G時代最薄機身,微雲臺、雙色雲階的設計、R3矩陣式攝像頭、則是vivo在這一代X系列產品上交出的漂亮成績單,也引領了整個行業在外設計和拍攝防抖上的新方向。

以消費者需求驅動設計、以設計思維驅動產品,或許是手機行業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