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所有活動中,“中國好少年”是略顯特殊的一個,這項專門給孩子們設立的獎勵,獎勵的不僅僅是正能量,更是逆境裏的向陽而生。同時,物資保障組給賈昊倩寫了封回信,在長信末尾,18名工作人員一一簽下姓名:“10個口罩不多,但我們認爲它比金子還珍貴,是一個困難家庭奉獻的真情和大愛。

六一,一個屬於孩子的節日。

大人們常常用活潑、可愛形容孩子,

羨慕他們天真爛漫,純潔無邪。

但其實,

每一個小小的身軀裏,

都藏着“超能力”。

今天講述幾個孩子的故事,

希望每個看過故事的人,

都可以記住小小的他們。

來自11歲寒門女孩賈昊倩的心意

十隻口罩,一封信,寄往武漢

兩個多月前的3月12日,新冠疫情尚未退散。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洪山區防疫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的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清點來自全國各地的戰“疫”物資。

當天,一個來自河北省邢臺縣的薄薄包裹,引起了整個保障組的關注:這個並不起眼的包裹裏,裝着疊得整整齊齊的10只獨立包裝外科口罩,以及一封字跡歪歪扭扭的手寫信。

物資保障組工作人員楊喆打開信,讀到一半,他忍不住哭了。

寫信人叫賈昊倩,是河北省邢臺縣西黃鎮旮旯村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她在信中說:“我的爸爸、媽媽、弟弟都是國家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員,享受國家低保補貼。我們家享受國家待遇,我就是國家的孩子……外國朋友都向我國捐贈錢物,更何況我一個受惠於國家的家庭?”

隨後,長江日報的記者聯繫到賈昊倩的爺爺賈桂祥,他說,“孩兒有這份心,我們當大人的,都支持她。”一家人商量後,從每月的800元低保費中抽出90元捐款,託親戚幫忙網購了10只口罩,幾經輾轉郵寄到武漢。

後來,賈昊倩郵寄口罩到武漢的事有個美好的後續,3月12日當晚,物資保障組工作人員吳冬英自發上網購置“學習用品大禮包”,依據來信地址寄往賈昊倩家中。同時,物資保障組給賈昊倩寫了封回信,在長信末尾,18名工作人員一一簽下姓名:“10個口罩不多,但我們認爲它比金子還珍貴,是一個困難家庭奉獻的真情和大愛。”

11歲的賈昊倩,

比同齡人更早懂得了感恩。

疫情期間,

她被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

授予“戰疫小英雄獎”。

她稚嫩的筆跡裏,

字字句句是人間大義;

700多公里輾轉,

在中國疆域上劃出最美的印記。

來自9歲男孩馬子彥的孝心

1天喫5頓,增重10斤捐髓救父

“我不害怕,我要救爸爸!”聽說患白血病的爸爸需要骨髓移植才能救命,山東9歲男孩馬子彥毫不猶豫地伸出了細小的胳膊。

2019年6月,馬子彥的父親馬秋收查出白血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經過配型,一家人中合適的供者只有馬子彥一個人。

“我想爸爸陪着我,陪着弟弟,陪着爺爺和媽媽。”小小年紀的馬子彥,還不知道接下來具體要經歷什麼,他只希望,爸爸可以好起來。

瘦小的他在爸爸患病後彷彿一夜長大。因爲體重不達標無法進行捐獻,馬子彥給自己佈置了任務,每天拼命喫飯增重,好早點救爸爸。

他一天喫五頓,喫到撐得實在喫不下爲止,好像每喫下去一口飯,自己離捐獻的那一天就近了一點。“喫不下的時候,就歇一會兒再接着喫。”

終於,10月,馬子彥體重增加到35公斤,達到了捐獻要求。

11月28日上午,粗粗的針頭扎進馬子彥細小的胳膊,他疼得忍不住皺起了眉頭。“我不怕,我這是在救爸爸。”血細胞分離機嗡嗡作響,“救命種子”造血幹細胞被一點點採集出來……

9歲男孩馬子彥,

也許還不知道何爲“孝心”,

但他用行動詮釋了孝道故事。

在無常的命運和殘酷的病魔背後,

愛是永恆。

馬子彥獲評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

第316期正能量獎,

爲小小男子漢點贊。

來自“彎腰男孩”的溫暖小事

俯拾之間,書寫文明

這是兩個攝像頭拍下的瞬間,分別發生在兩個孩子身上,他們來自不同城市,卻做了相似的溫暖小事。

2019年7月,鄭州街頭,21路公交車駕駛員李迎濤行駛到終點劉莊站時,行車記錄儀記錄下有愛的一幕:劉莊站站牌前方的街道上,紙屑撒落一地,一個七八歲乾淨、帥氣的小男孩跑到路上,認真仔細地撿拾紙片。

由於紙屑過多且碎,小男孩撿得似乎有些喫力。李迎濤送別乘客後,將車停靠在路邊,拿起車上的掃把和垃圾桶下車幫助小男孩。他跟小男孩聊天時得知,紙片是從一輛電動車上掉落,他等車時發現便主動去撿了起來。

2018年12月,山東莒縣,201路公交車上,一名乘客的行李歪倒在車內,幾片菜葉掉在了地上。

後來,隨着車上乘客越來越少,原本和媽媽一起坐在後排的男孩好像發現了什麼。他起身走到駕駛員生師傅旁邊,問他要了個塑料袋。

生師傅本以爲是有人暈車,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男孩並非暈車,只見他拿着塑料袋,彎下腰,低下頭,一片一片地撿起菜葉,放進了塑料袋。之後男孩扶着把手,穿梭在車廂前後,把乘客上車時腳上遺留的石子以及其他細小垃圾,全都認真地撿了起來。

爲了褒獎這兩個孩子,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分別聯合

鄭州晚報、齊魯電視臺

尋找他們併發起獎勵,

但因爲種種原因,孩子一直未被找到。

獎勵不是目的,

我們希望這樣的小事可以成爲常態。

勿以善小而不爲,

兩個孩子的俯拾之間,

書寫下一座城市的文明。

來自“中國好少年”的自立自強

350名少年向陽而生

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所有活動中,“中國好少年”是略顯特殊的一個,這項專門給孩子們設立的獎勵,獎勵的不僅僅是正能量,更是逆境裏的向陽而生。

從2017年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連續三年聯合西部十二省發起“中國好少年”評選活動,選拔自立自強的少年榜樣,每人獎勵5000元,激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和未來。三年時間,350名好少年上榜,他們大都出身貧寒,卻衝破生活的灰暗,始終心向陽光,奮發向上。

2018年的好少年平安,他的家庭似乎和平安兩個字無緣。三四歲時,母親因病去世,奶奶撒手人寰,父親爲還債外出打工後數年未歸,他只能跟隨二叔生活……生火、做飯、燒炕、餵狗,家裏的家務一個也不少的獨自承擔,他從來不叫苦,不喊累,以自律、有禮、感恩回饋世間殘酷。

陝西周至女孩宋聰梅,一出生,她的世界就與一般人不同。父母殘疾,大伯和小叔先天智障。從小學二年級,她和多病耳聾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種點蔬菜、養幾隻雞,她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奶奶。

她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每天上學前把飯做好,讓奶奶有熱飯喫,下午放學回家,做飯、洗衣服,之後再完成作業。生活雖堅信,她卻依舊長成了很多同學的偶像——她是老師眼裏優秀的班幹,是同學眼裏能解答一切難題的學霸,落落大方、笑容爽朗,每個遇到她的人,都覺得她是小太陽。

在四川德陽孝泉鎮的街邊,很多人會常常看到這樣一個少年的身影:他繫着紅領巾,靜靜地趴在小凳上寫作業;作業告一個段落,他拿起父母積攢的活計,熟練地幫忙擦鞋。

母親殘疾,全家務農爲生,這個補鞋攤是全家維持生計的重要來源。從小學起,楊鉛坤就成了攤位的熟練工。在很多同齡人惦記着動畫片、零食的年紀,他清楚家裏每一份收入的來之不易,對父母的每一分付出都心懷感恩。他每天爲母親按摩肌肉萎縮的雙腳,他把老師隨手給的牛肉乾默默裝起,帶回家給父母嚐鮮。

身在泥沼,卻依然呈現向陽的姿態。

給一點陽光,就能長出豐饒的模樣。

身處逆境,

他們沒有消沉、沒有放棄,

而是把童年、少年歲月

努力化作一片陽光日子、一個勵志故事……

賈昊倩、馬子彥、“彎腰男孩”、

平安、宋聰梅、楊鉛坤……

也許看起來是“大人模樣”,

但其實,

他們依舊有孩子的天真、純良。

今天六一,願每一個孩子,

無憂無慮,陽光下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