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文皇后是皇太極的側福晉,但是她的一生卻是傳奇的。她先後輔佐了順治和康熙兩任清朝的皇帝,是清朝最傑出的女政治家之一。而這位被康熙皇帝冠上興國太后之名的孝莊文皇后,卻被人稱爲天選之女。這不免讓人覺得疑惑,那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孝莊文皇后爲什麼會被人稱爲天選之女?
孝莊文皇后,本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孝端文皇后的親侄女,清世祖福臨的生母,清聖主玄燁的親奶奶。她是史上有名的賢后,經歷三朝,一生輔佐兩朝君王,爲大清江山的穩定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是一段政治婚姻。當時女真才統一不久,努爾哈赤剛剛建立後金國,爲了鞏固後金的力量,布木布泰的姑姑孝端文皇后哲哲從蒙古的科爾沁部落前往了後金,成爲了皇太極的嫡福晉。與後金結緣,在科爾沁部落看來是很光榮的事,只是哲哲在嫁給皇太極後,久久未能生下一兒半女。而在哲哲嫁給皇太極之前,皇太極的庶妃就已經爲皇太極生了三個兒子了。但是科爾沁部落很希望在後金的宮中能出現一個有着滿蒙血統的皇孫。
於是年僅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在哥哥吳克善的護送下,來到了後金,成了皇太極的側福晉。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登上了後金汗位。十年後,皇太極改國號爲清,成了大清皇帝,哲哲被封爲皇后,而布木布泰被封爲莊妃。
1638年3月15日,布木布泰在永福宮生下了清世祖福臨。皇太極暴死在清寧宮後,由於對皇位的繼承人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從而引起了爭奪皇位的內訌。最終大家擁立了布木布泰的兒子福臨登基爲新皇帝,史稱順治。布木布泰成了皇太后,從此便盡心盡力地輔助着年幼的兒子。
爲了加強滿蒙之間的情誼,布木布泰從家鄉科爾沁陸陸續續地接來了兩個侄女和兩個侄孫女,給自己的兒子做皇后和妃子。順治帝很不喜歡母親爲她從科爾沁選來的皇后和妃子,故意冷落着這些科爾沁的姑娘們,導致母子倆的感情越來越疏遠。
1661年,年僅二十四歲的福臨在北京紫禁城的養心殿內去世。同年,順治帝的第三子玄燁登基,成了大清國的第三個皇帝,史稱康熙。大清人關還沒多久,正值壯年的皇帝就突然因病去世了。新皇帝康熙年僅八歲,而他的生母在他登基的兩年後就去世了,已成爲太皇太后的布木布泰再次挑起輔助孫兒的重任。
雖然與兒子順治帝的關係不好,但是布木布泰與孫子康熙的感情卻是相當融洽。老年喪子的布木布泰,將所有的情感都給予了這個孫子,而且一切都親力親爲。她親自過問小康熙每日睡覺和起牀的時間,而且對他的言語舉動都立下規矩,並嚴格要求,就算只有一點點的過錯,她都會對他作出認真的糾正和恰當的批評。在她的教導下,小康熙健健康康地成長着。
在鰲拜集團剷除後,布木布泰便開始慢慢放手,讓康熙帝親自處理朝政,讓他在實踐中得到鍛鍊,還一再地提醒他要謹慎用人,提醒他雖然社會已經變得安定了,但是也不能總是享受安定的生活,一定要時時注意社會的動態。
對於祖母的教誨,康熙是非常尊重的,重大事情無不先徵求祖母的意見,然後才施行。在祖孫倆的攜手努力下,清王朝從動亂走向穩定,經濟從蕭條走向繁榮,爲平定三藩,統一臺灣和邊疆用兵等大規模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
1687年,布木布泰病危,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並親自喂祖母喝藥。同時,他還親自率領着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向上天做禱告,請求老天拿去他的一些壽命去增延祖母壽數。
康熙在天壇,淚流滿面地頌讀着祝文:在朕年幼的時候,親生母親就已經去世了,幸虧有着祖母的疼愛,在這三十多年中,對朕諄諄教誨,朕纔有瞭如今的成就。這樣的恩情,朕這一生都無以回報。如果可以,就拿朕的一些壽命來換取祖母的益壽延年吧。
只可惜再多的孝心也比不過自然規律,幾天後,布木布泰終於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齡安然離開了人世。康熙給他最尊敬的祖母上了尊崇的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並根據她的遺願,靈樞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葬在了清東陵。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