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備戰6月21日的“金邊”日食

2020年最精彩的天象日環食即將在6月21日到來,在此提前分享一些觀測小經驗,供大家參考。

1、安全第一條

日環食觀測,最重要的是防止太陽光傷害到眼睛。不可用眼睛直觀太陽,更不可用無減光防護的望遠鏡直接看太陽,否則眼睛會瞬間遭到不可挽回的傷害。如用肉眼直接觀測,須佩戴專用的日食眼鏡(一般是用巴德膜減光);如果是用望遠鏡觀測或攝影,須在物鏡前安裝巴德膜,OAKS等減光片。減光裝置要固定牢固,防止被風吹掉。通常在觀測日環食和日偏食的整個過程中,都要用到減光裝置。

2、獲取詳細的日環食預報數據.

登錄相關網站,可以查到日環食相關的詳細信息。通過輸入經度、緯度、海拔,可以針對特定觀測地點,預報日環食發生時各個階段的具體時間。此外,網站還可以提供日環食效果模擬圖,日環食過程動畫,觀測地點的雲量預測等信息。

3、觀測地點選擇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儘量到環食帶內觀測,選擇晴天率高、交通方便、安全可靠,儘量靠近環食帶中心的地方。具體觀測位置需要提前踩點,避免日環食發生時被障礙遮擋住,如果是攝影觀測,還可以選擇有特色地景的地方。對於沒有進入環食帶的愛好者,能成功觀測日偏食也是不小的收穫。

4、常用觀測方法和技巧

觀測日環食的方法有很多:帶日食眼鏡直接觀測,望遠鏡投影觀測(可供多人同時觀看)、攝影觀測、小孔成像觀測等等。隨着數碼攝影技術普及,越來越多愛好者希望把日環食過程拍下來,以下主要介紹用單反相機的拍攝經驗。

拍攝日環食“串像”

單反相機配廣角鏡頭(如16毫米~24毫米焦距鏡頭),從初虧到復原,每隔3-5分鐘拍一張,然後通過計算機軟件(如Startrails)疊加得到日環食串像,記錄日食的全過程;在整個拍攝過程中,相機的位置和指向不能改變,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取景構圖;利用可編程快門線自動定時拍攝;先確定食甚時間,再根據拍攝間隔確定其他的具體拍攝時間;選擇有特色的地景,可以得到與衆不同的日環食“串像”作品。

拍攝日環食特寫

單反相機配長焦鏡頭(超過400毫米焦距的鏡頭)或天文望遠鏡,在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各個時間點拍攝,獲得日環食關鍵階段的系列照片;由於日環食過程中,太陽在天空中移動較長的距離,所以每次拍攝時都要調整鏡頭指向,確保太陽位於相機視場中心。

參數設置

單反相機建議採用手動模式(鏡頭也要設爲手動對焦模式),典型曝光設置:快門速度1/500秒,ISO400,光圈F5.6。需要根據現場實測確定具體參數,首先採用典型參數拍攝太陽,如果太陽曝光不足(太陽很暗),則要增加曝光,若太陽曝光過度,則要減少曝光。在整個日食過程中,當太陽亮度發生明顯變化(例如食甚階段,或太陽落到地平線附近),就需要注意調整曝光參數。同時還建議在拍攝前精確對焦,採用實時取景模式,放大10倍,以太陽邊緣爲目標,手動對焦。

其他

選擇穩定性較強的三腳架;用快門線以減少因手按快門而引起的相機振動;RAW格式存儲文件,可獲得比JPG格式更大的後期處理空間;存儲卡和相機電池多預備一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