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動雖然只有短短一小時,卻是包羅萬象。王珮瑜爲兩位90後的UP主講解了京劇演員的行頭、舞臺上的道具,還有京劇的歷史和文化,在四功五法及精美的服化道中蘊含的祕密和魅力。

圖說:京劇名家王珮瑜帶着B站兩位國風UP主走進上海京劇院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看京劇,若還是外行,要怎麼卡着點叫好呢?”“生就歐式大雙眼皮,能否憑藉一支妙筆成就嫵媚丹鳳眼?”“原來如今頂時髦的‘撞色’穿搭,200年前就在舞臺上被運用得出神入化……” 作爲上海五五購物節·品質生活直播周的重點活動之一,今天的錄製現場,京劇名家王珮瑜帶着B站兩位國風UP主陳一丁和小智走進上海京劇院,從練功房到戲服倉庫、從化妝間到中式庭院,圍繞“穿越時空的行頭”主題,全面揭開京劇世界的傳統美。

圖說:京劇名家王珮瑜帶着B站兩位國風UP主走進上海京劇院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活動雖然只有短短一小時,卻是包羅萬象。王珮瑜爲兩位90後的UP主講解了京劇演員的行頭、舞臺上的道具,還有京劇的歷史和文化,在四功五法及精美的服化道中蘊含的祕密和魅力。京劇院的排練廳裏很少有“空窗期”,不管何時走進去,總有人在那兒苦練。翻筋斗、耍槍、舞劍,看着渾身腱子肉的演員身輕如燕地翻踢滾打,小智驚訝:“看着都是敦實壯漢,行動卻又如此輕巧,就像武俠書裏有輕功的大俠。”

圖說:京劇名家王珮瑜帶着B站兩位國風UP主走進上海京劇院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走進化妝間,擅長服裝穿搭和妝容設計、主攻時尚美學的UP主陳一丁被京劇化妝師手中的一支妙筆驚豔:面部線條很具現代感的演員,在她寥寥幾筆勾勒下,竟然“脫胎”成中國畫中走出來的古典美女。“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除出情態,妝容之功不可沒。站在一旁的王珮瑜悄然笑道:“京劇妝容就是有這樣的魅力,喜怒哀樂、嬌嗲嗔癡,總有一款適合你。”

圖說:京劇名家王珮瑜帶着B站兩位國風UP主走進上海京劇院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最讓人大開眼界的還是深藏在京劇院中的服飾寶庫。這間連王珮瑜都未曾踏足過的神祕房間,被成排的文件櫃擠滿,裏面分門別類收藏着各色京劇服裝。生旦淨末丑,各行當、各角色的穿戴都在這裏。沿着窄小的樓梯轉角向上,還另外有一個單間存放盔帽。摸着那些精美的刺繡,連王珮瑜都難得流露出讚歎羨豔之情,“唱了那麼多年戲,還是會爲京劇行頭中展現的古典美所折服,這一針一線都蘊含着讓人驚歎的中國美學。”

圖說:京劇名家王珮瑜帶着B站兩位國風UP主走進上海京劇院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藕粉色戲服繡上細細翠綠枝條,綴滿藍色的花;寶藍色箭衣上金色絲線早已褪去火氣,留下歲月的韻味悠長……被這份美震撼到的還有小智,自詡搭配高手的他不禁感嘆:“近年來特別流行的‘撞色’,原來早在200年前,就被我們的先輩們舞臺上運用得出神入化了。”

跟着王珮瑜解讀京劇之美的兩位UP主,本身也是中國傳統美學的追隨者。談到如今大行其道的國風潮,95後的小智說:“很多人覺得我們這一代和傳統兩個字是割裂的,其實不然,年輕人很好奇‘傳統’究竟是什麼?它就像是我們總聽大人唸叨卻從未一睹真容的老家親戚,雖然未曾照面,但因着一份血脈相連終究會久別重逢。我相信國風會一直‘吹’下去,而傳統美也會越來越融入我們的生活。”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