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巨嬰”是最近的熱詞。這些詞彙反映的是,小孩還沒有把自己和養育者的邊界分開的現象。近日,一位讀者私信尋求諮詢,她的兒子剛滿14歲,有嚴重的戀母情結,作爲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中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結 (Oedipus complex),即“戀母情結”,源自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故事。

弗洛伊德認爲,戀母情結對男孩的性別認同形成有重要影響,如果一個青春期的男生有戀母情結,家長應該仔細觀察孩子是不是有一些錯誤的信念,例如,孩子是不是覺得自己不被父母呵護、不值得被愛、擔心被拋棄。

如果孩子真的有這些想法,家長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經常性忽視孩子的感受,沒有及時給孩子愛的反饋。家長能做的就是,不斷告訴孩子:“我們都很愛你”、“你是最棒的”、“你很安全,我們不會離開你”。

這種方法在心理學領域屬於認知療法的一種,如果家長沒有充足的經濟條件去做家庭心理諮詢,不如先從和孩子之間的積極對話開始。

十四歲左右的男孩正值青春期,不過這也是成年前的過渡期。但是,對於一部分情緒不成熟的人而言,在這個階段很容易出現戀母情結、戀母行爲。

這一部分人身上最明顯的特徵是對青春的理想化和對成年世界的拒絕。在他們的內心,長大成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他們希望時間能夠永遠停在青春期,這樣他們就可以坦然地接受家長的照顧。他們難以接受自己和母親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這件事實。

情緒不成熟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一個衝突的時期。他們往往不願意適應自己長大的事實,而家庭在他的這個成長過程中就起了重要的緩衝作用。

如果家庭是一個他可以信任和支持的地方,他可以在這個緩衝期內做出一些不符合傳統社會身份的表現,比如怯懦和哭泣。同時,他的父母也會鼓勵他告訴他,這種不適應是正常的,男人不必總是表現出如此堅強、果斷等性別固定的特點。

如果家庭沒有做到這些方面,那麼,他就很可能成爲一個情緒不成熟的“媽寶”。當母親發現了孩子身上的這種情況,應該認識到孩子的這種不成熟是異常的。

過度的溺愛只會讓他越陷越深,作爲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雖然你是愛他的,但是,你也屬於你自己的,總有一天,他是需要自己獨立生活的,你不能代替他去面對風雨挫折。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有明顯的戀母情結,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如果程度較輕,你可以按照上文提到的方法逐漸和孩子“分離”開來,讓他覺得安全的同時也讓他直面自己的脆弱和不安。無論你有多愛你的孩子,但是爲了他的健康成長,請停止對他的溺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