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提到姓氏的關係並不是廢話,自然是有點淵源的,因爲如果沒有唐朝還真就沒有朝鮮的李氏。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位胸懷四海的雄主派兵滅掉了衛滿朝鮮,設立了漢四郡,就是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臨屯郡,官員都是中央政府指派漢人出任,統治了大部分的朝鮮半島,只剩下東南一小塊地方留給了朝鮮土著,也就是所謂的“三韓”,需要對漢王朝上貢。

大家好,我們的大橙橙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李氏朝鮮和大唐並沒有什麼直接聯繫。李氏朝鮮是1392年由李成桂建立的,那時候中國已經進入了朱明時代。
要說有點關係,那就是姓氏上的。唐皇姓李,李氏朝鮮的國姓也是李。不過李氏朝鮮的國王可從來沒說自己與李唐有什麼親戚血緣關係。
但是提到姓氏的關係並不是廢話,自然是有點淵源的,因爲如果沒有唐朝還真就沒有朝鮮的李氏。這事還得從頭開嘮。
中土和朝鮮半島的關係
朝鮮和中原王朝有了聯繫,最早要追溯到周朝。周朝建立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叛逃東北。當時周公旦就命令召公奭前往追剿,召公奭的隊伍中還有一位商王室成員,就是箕子。召公奭追到今日北京一帶就不追了,而箕子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是爲了追武庚,還是終於魚入大海,總之是一直朝東邊進發,最後到了朝鮮半島,憑藉先進文化建立了國家,也就是我們知道的箕子朝鮮。
後來劉邦建立大漢朝,封盧綰爲燕王,結果盧綰被嚇得造了反,漢軍撲滅反叛之後,盧綰的部下衛滿就帶着千餘人遠躥遼東,也許覺得遼東也不安全,竟然衝進了朝鮮半島,而且一下子就滅掉了箕子朝鮮,史稱衛滿朝鮮。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位胸懷四海的雄主派兵滅掉了衛滿朝鮮,設立了漢四郡,就是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臨屯郡,官員都是中央政府指派漢人出任,統治了大部分的朝鮮半島,只剩下東南一小塊地方留給了朝鮮土著,也就是所謂的“三韓”,需要對漢王朝上貢。
漢朝憑藉着附庸國夫餘國和這四郡拱衛遼東郡,甚至是東漢時期,仍然能在東北發號施令。三國時期,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威服四夷,又在朝鮮半島設了帶方郡。但在司馬懿征伐遼東之後,幾乎殺死或帶走了所有的漢人,於是漢人王朝對於東北再無什麼影響力可言。
秦並天下,其淮、泗夷皆散爲人戶。其朝鮮歷千餘年,至漢高帝時滅。武帝元狩中,開其地,置樂浪等郡。至後漢末,爲公孫康所有。魏晉又得其地。其三韓之地在海島之上,朝鮮之東南百濟、新羅,魏晉以後分王韓地。唐朝杜佑 《通典》
大唐和朝鮮半島的關係
隋煬帝因爲數次征伐遼東而最後鬧得國滅身死一直爲人所詬病,但是大唐崛起後,唐太宗和唐高宗居然也要遠征遼東,就此可見隋煬帝並不是腦袋發熱之舉,只不過臨陣指揮上神經病了一點。
爲何要徵遼東呢,因爲在漢人勢力真空之後,東北出現了一個區域性強國就是高句麗,歷史也通過事實證明了,東北地區的區域民族一旦強大,絕對會對中原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契丹人,比如女真人。
這個時候,朝鮮半島除了北方被高句麗佔據之外,其他部分都是土著聯合起來對抗高句麗。大唐一下子就高句麗打趴下了,順道幫着新羅滅了百濟,並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而在新羅設立了雞林州都督府,
詔以新羅國置雞林州大都督府,仍授法敏雞林大都督。《唐會要》
新羅就是大唐的屬國,在新羅對外正式稱呼中習慣性帶上了宗主國的名字,比如“有唐新羅國”、“大唐新羅國”。甚至一度年號都改用唐朝年號。
朝鮮的李姓就是從唐人那裏拿的
從新羅時代開始,朝鮮半島就汲取了大量的中原先進文化。其中就包括姓氏。
李氏朝鮮的王族是爲全州李氏,先祖是新羅的司空。
新羅因爲地理位置的緣故其實最晚接觸中原文化,不像是高句麗和百濟等國,貴族們早就有了姓氏,新羅只有王族有姓氏,就是樸、昔、金。
後來與中原接觸多了,新羅貴族也就有了自己的姓氏。但是與中國的姓氏來源不同,新羅人是直接把唐人的姓氏拿來就用。
新羅初期有六大部落,於是新羅王就給這六大部落賜姓,姓是照搬的唐朝幾大門閥,即是:隴西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樂安孫氏、滎陽鄭氏和河東裘氏。
所以,李氏朝鮮的來歷是與大唐有關的,因爲直接用了隴西李氏的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